1) Chinese characters study
中国文字学
1.
This article comments on the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first intenational seminar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udy.
本文就首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的论文,从论文的内容分三方面进行述评:《说文》研究、古文字研究、现代汉字研究。
2)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文字
1.
Hiero- glyphs,cuneiforms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ll in ancient writings of ideographic signs and phonetic signs.
文章讨论了象形文字的概念和人类文字雏形即文字画概念的根本区分,认为“象形文字”一词符合古文字命名法规律,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中国文字都是表意符和声符并用文字,塞姆语字母文字独立起源于两大文明之间,受两河流域文明影响较大,埃及文字的象形特征保持了三千年,它的象形字体和演化出的两种简化的、不太象形的手写字体一直并用。
3) The characters of the ZhongShan State
中山国文字
4)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
1.
On the Paradigm Theory of 20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范式
2.
Inter-linked Configuration of the Causes in the Forming of Realism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成因的互文格局
3.
Subject Form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形态
5)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
1.
Analysis of the Comparative Wa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in Higher Teachers-training;
高师《中国文学》教学的比较法论析
2.
Having begun publication in 1951, Chinese Literature (English version) was the only official journal to introduce Chinese literary works for foreign and oversea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文学》(英文版)于1951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唯一一份对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的官方刊物。
6)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史
1.
A Discussion about a Few Points in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Vol.One) Compiled by Yuan;
对袁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的几处商榷意见
2.
For the Wholenes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为了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性
3.
A Discussion about Problems in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mpiled by Yuan;
对袁编《中国文学史》一些问题的商榷
补充资料:中国纺织原始文字记录
甲骨文和金文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不少同衣着服饰和纺织有关的文字,与商周时期的其他文物互相印证,反映出这一时期纺织技术发展的脉络,因而是探讨商周时期纺织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纺织有关的较典型的文字记录涉及到原料、缫纺、编织和丝织品等。
纺织原料 有蚕、桑、茧、苴、羊、毛等字。
蚕、桑:甲骨文中有不少涉及到蚕桑的字和卜辞,甲骨文中的桑字为,以生长着许多柔软细枝的树形来表示桑树。又写为,即在桑字形中间加上字,自2至6不等,总共有200多例。其从2者为初文,即字,其从数者是随时滋多所致。字本从桑声,所从之两表示盛桑叶的容器,为采桑之本字。甲骨文中桑字的用法可分为表示桑树、桑林和采桑的,直接反映了商代的蚕桑生产;另一种是作为人名和地名的,间接地反映了商代的蚕桑产地。从甲骨文中的桑字形态分析,一种是树干较短、分枝较多的,类似现代的低干桑,例如字。另一种树干高大的,分枝较少的高干桑,例如字。这两种桑树形态都可以从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图中得到印证。甲骨文中从桑的字还有巁、嶿、嶯、兣等,其中女字旁的巁字的出现,把采桑劳动同妇女联系起来,这是妇女从事蚕桑事业的最早记录。周代的金文盂鼎、免(ɡu嫃、同簋)、父戊鼎、毛公鼎、量侯上等均有桑字。甲骨文中有、等象形字,字形不一,约有十余种。许多研究者认为是蚕字。但也有人解释为虫或蛇的象形字。出土的殷代玉蚕和骨蚕实物的形态与甲骨文中的象形蚕字相似。殷代青铜器上有蚕纹,见于饕餮纹簋、伯方鼎、父癸鼎等。甲骨文蚕字的背部纹饰上有眼状斑纹、"×"纹、"∧"纹等,与江浙太湖地区的斑目蚕种、汉口赭蚕种、大安桥蚕种相一致。甲骨文中有""、""等12个蜀的象形字,《说文解字》:"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这是古蜀地之蚕。在甲骨文中除了蚕、桑单个文字外,还有关于蚕桑的完整卜辞。有的卜辞中,桑字和蚕字同时出现。在武丁时的卜辞中,有关于呼人省蚕事的一事多卜的事例,有的竟多达9次之多,可见蚕桑生产在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甲骨文中还有祭蚕神的卜辞,称蚕神为蚕示,崇拜为远古的神祇,祭蚕示时用3头牛或3只羊。从经常祭蚕神求丰收可知,在中国商周时期蚕桑事业已成为相当重要的生产内容。
茧(繭):在金文中有""、""等字,是茧字的象形字。江西吴城一、二期和万年渚遗址出土的印纹陶上也有茧形纹。
苴():甲骨文中有字,形似用手在麻干上剥皮。
羊():甲骨文中有""、""、""、""、""等字45个。金文中有""等象形字。
毛():金文中有""、""、""等字。
缫纺 甲骨文中出现包括、、、等在内,从糸()的字有81个,从丝的有16个,从的有3个。甲骨文中的""、""、""等是糸的初文。《说文》:"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读若(音觅)。,古文糸。"甲骨文中的""、""、""等是丝的象形字。《说文》:"丝,蚕所吐也。从二丝。"从丝字形状看,它表示由许多粒茧经缫丝而成的生丝。商代已设立"上丝"的职官,专门管理发达的蚕桑丝织业了。
缫:甲骨文中有缫的象形字(包括未解释的在内)共有15个字。《说文》:"缫,绎茧为丝也。从糸巢声。""绎,抽丝也。"甲骨文中的""、""、""、""等字,形状和缫字的篆体()相似,有水(""、""),有缫釜(""、""、""),有丝(""、""、)有(、、),有手()作抽丝()状,这些象形构成了热缫法的操作图景。可见缫丝工艺技术和工具,在商代已基本具备。
专:甲骨文中有""、""、""等专的象形字。专是指纺麻和拈丝的专门工具。纺专由纺轮(专盘)和锭(专)杆两部分组成。专的象形字表示人们用手()转动纺轮(、)集合纤维(↓)的纺纱操作。
编织 甲骨文中有3处是"专()"字与"()"字在一起,即指纺纱和编织。是编的古字。《玉篇》:"编,织也。"编是指用手编出绦和绳带一类的织造方法。甲骨文中有""、""字,青铜器上有""、""、""等字,是织字的象形字,很像人在织帛的象形文,可能是用多综杆的原始织机在织布帛的象形。
丝织品 甲骨文常见的有""(帛)字,是商代丝织品的名称。甲骨文有"",象纨字,是单色平纹丝织品。甲骨文有""、""、""等象罗()。它由网罟发展而来,是一种绞经的丝织品。
在青铜器上有""、""、""等象形字,有人释为古缟字。是精细本色丝织品的古称。
纺织原料 有蚕、桑、茧、苴、羊、毛等字。
蚕、桑:甲骨文中有不少涉及到蚕桑的字和卜辞,甲骨文中的桑字为,以生长着许多柔软细枝的树形来表示桑树。又写为,即在桑字形中间加上字,自2至6不等,总共有200多例。其从2者为初文,即字,其从数者是随时滋多所致。字本从桑声,所从之两表示盛桑叶的容器,为采桑之本字。甲骨文中桑字的用法可分为表示桑树、桑林和采桑的,直接反映了商代的蚕桑生产;另一种是作为人名和地名的,间接地反映了商代的蚕桑产地。从甲骨文中的桑字形态分析,一种是树干较短、分枝较多的,类似现代的低干桑,例如字。另一种树干高大的,分枝较少的高干桑,例如字。这两种桑树形态都可以从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图中得到印证。甲骨文中从桑的字还有巁、嶿、嶯、兣等,其中女字旁的巁字的出现,把采桑劳动同妇女联系起来,这是妇女从事蚕桑事业的最早记录。周代的金文盂鼎、免(ɡu嫃、同簋)、父戊鼎、毛公鼎、量侯上等均有桑字。甲骨文中有、等象形字,字形不一,约有十余种。许多研究者认为是蚕字。但也有人解释为虫或蛇的象形字。出土的殷代玉蚕和骨蚕实物的形态与甲骨文中的象形蚕字相似。殷代青铜器上有蚕纹,见于饕餮纹簋、伯方鼎、父癸鼎等。甲骨文蚕字的背部纹饰上有眼状斑纹、"×"纹、"∧"纹等,与江浙太湖地区的斑目蚕种、汉口赭蚕种、大安桥蚕种相一致。甲骨文中有""、""等12个蜀的象形字,《说文解字》:"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这是古蜀地之蚕。在甲骨文中除了蚕、桑单个文字外,还有关于蚕桑的完整卜辞。有的卜辞中,桑字和蚕字同时出现。在武丁时的卜辞中,有关于呼人省蚕事的一事多卜的事例,有的竟多达9次之多,可见蚕桑生产在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甲骨文中还有祭蚕神的卜辞,称蚕神为蚕示,崇拜为远古的神祇,祭蚕示时用3头牛或3只羊。从经常祭蚕神求丰收可知,在中国商周时期蚕桑事业已成为相当重要的生产内容。
茧(繭):在金文中有""、""等字,是茧字的象形字。江西吴城一、二期和万年渚遗址出土的印纹陶上也有茧形纹。
苴():甲骨文中有字,形似用手在麻干上剥皮。
羊():甲骨文中有""、""、""、""、""等字45个。金文中有""等象形字。
毛():金文中有""、""、""等字。
缫纺 甲骨文中出现包括、、、等在内,从糸()的字有81个,从丝的有16个,从的有3个。甲骨文中的""、""、""等是糸的初文。《说文》:"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读若(音觅)。,古文糸。"甲骨文中的""、""、""等是丝的象形字。《说文》:"丝,蚕所吐也。从二丝。"从丝字形状看,它表示由许多粒茧经缫丝而成的生丝。商代已设立"上丝"的职官,专门管理发达的蚕桑丝织业了。
缫:甲骨文中有缫的象形字(包括未解释的在内)共有15个字。《说文》:"缫,绎茧为丝也。从糸巢声。""绎,抽丝也。"甲骨文中的""、""、""、""等字,形状和缫字的篆体()相似,有水(""、""),有缫釜(""、""、""),有丝(""、""、)有(、、),有手()作抽丝()状,这些象形构成了热缫法的操作图景。可见缫丝工艺技术和工具,在商代已基本具备。
专:甲骨文中有""、""、""等专的象形字。专是指纺麻和拈丝的专门工具。纺专由纺轮(专盘)和锭(专)杆两部分组成。专的象形字表示人们用手()转动纺轮(、)集合纤维(↓)的纺纱操作。
编织 甲骨文中有3处是"专()"字与"()"字在一起,即指纺纱和编织。是编的古字。《玉篇》:"编,织也。"编是指用手编出绦和绳带一类的织造方法。甲骨文中有""、""字,青铜器上有""、""、""等字,是织字的象形字,很像人在织帛的象形文,可能是用多综杆的原始织机在织布帛的象形。
丝织品 甲骨文常见的有""(帛)字,是商代丝织品的名称。甲骨文有"",象纨字,是单色平纹丝织品。甲骨文有""、""、""等象罗()。它由网罟发展而来,是一种绞经的丝织品。
在青铜器上有""、""、""等象形字,有人释为古缟字。是精细本色丝织品的古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