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晶清(1907~1993)
陆晶清,原名陆秀珍,笔名小鹿、娜君、梅影。云南昆明人。在小学读书时,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民国11年(1922年)秋,陆晶清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科班学习,开始了写作生涯,所写诗文发表在《晨报副刊》、《文学旬刊》、《语丝》等刊物上,还参加主编《蔷薇周刊》。13年,她在鲁迅的支持下参加"女师大风潮"。
民国16年,李大钊介绍陆晶清加入中国国民党,到武汉中央党部妇女部长何香凝处做文书工作,直接接受何香凝的教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陆晶清被列入"准共"黑名单,她愤然脱离了国民党组织。
大革命失败后,陆晶清重进北京女师大文学系深造,读书之余主编了《河北国民日报》副刊,完成了《唐代女诗人》的写作。民国20年,她在日本与王礼锡结婚,婚后回至上海,协助丈夫主编《读书杂志》。一·二八淞沪抗战开始,她和丈夫立即投入何香凝领导的前线慰劳、救护队。民国22年,由于丈夫编辑出版的书刊触犯了国民党政府,受到当局通缉,陆晶清被迫随夫赴伦敦避难。
民国26年,卢沟桥事变发生,陆晶清按照何香凝指示,在国外积极宣传中国全面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意义;在华侨中要求发扬传统的爱国热忱,用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抗日战争。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全英各界人士组织的全英援华总会成立,她丈夫任该会副主席,不断地托运救济物资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民国28年初,陆晶清夫妇回国抵达重庆,参加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陆晶清当选为理事,并被选为代表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南路慰劳团,丈夫王礼锡由周恩来推荐当选为作家访问团团长,率队北上。出发前王礼锡接连收到3封恐吓信,途中突然暴死,这对陆晶清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从此,陆晶清孤身一人在重庆。为了赡养婆母与丈夫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她任教于重庆求精商业专科学校,并任国民党军统主办的《扫荡报》副刊编辑,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利用审稿人的粗糙、马虎与无知的弱点,她经常在送审稿中夹带一些进步文章。民国33年夏,陆晶清以《和平日报》(《扫荡报》后改名《和平日报》)特派记者身份赴欧洲采访,向祖国报道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妇女大会的消息,民国35年报道了在伦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的消息。民国37年回国,在上海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解放,暨大与商学院合并为上海财经学院,她继续任教。1957年受到错误的政治待遇,1979年恢复名誉。历任民革上海市委委员、常委、民革中央妇委、民革中央监委委员等职,并担任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执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数次在三八节前后进行对台广播,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其主要著作有诗集《低诉》,散文集《素笺》、《流浪集》,文学史稿《唐代女诗人》,短篇小说《河边公寓》、《未完成的故事》、《白蒂之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