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际性"音乐风格
1)  international" music style
"国际性"音乐风格
1.
Brief analysis o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music style;
第二次“国际性”音乐风格简析
2)  music style
音乐风格
1.
A music sty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MSC is introduced.
介绍了一个音乐风格识别系统MSC,系统以MIDI乐曲为数据源提取出乐曲的旋律,对不同风格乐曲的旋律进行了频繁模式的挖掘和对测试乐曲的风格识别。
2.
Moreover,it exploits some of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 style of dulcimer school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China.
本文对东北扬琴流派的传统竹法、演奏工具、独特的演奏技巧、影响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东北扬琴流派音乐风格上的鲜明特征。
3.
2, carries out research on the music style of the piece from the aspects of types of music, infiltration of the Hungarian folk music culture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s of the Liszt’s music.
本文在对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音乐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后,主要从乐曲体裁、匈牙利民间音乐文化的渗透,以及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等方面对该曲音乐风格进行研究。
3)  musical style
音乐风格
1.
General Description and Comment on the Musical Style of Classical,Romantic and 20 Century s;
浅论古典、浪漫二十世纪音乐风格
2.
There is a variety of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usical style.
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与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和民族语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Based on the accomplishments of Yang Yin-liu,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style of Da Ya and Xiao Ya,and then compares their musical style.
以杨荫浏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总结出《大雅》和《小雅》音乐曲式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其音乐风格。
4)  the music characteristic
音乐性格
5)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国际风格
1.
As a direct result of modern movement,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became a universal mode all over the world in 20th century.
作为这一运动的直接产物,现代建筑“国际风格”在20世纪风靡世界。
6)  international style
国际化风格
1.
The approach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rise and declin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cities of the world and the difficulty position caused by international styl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were discussed.
现代化建筑因“国际化风格”面临着无限困境。
补充资料:国际著名音乐比赛
      早在古希腊皮托竞技会上,已有音乐比赛项目。英国威尔士盛行至今的爱斯台兹沃音乐诗歌年会相传起源于 7世纪。O.di拉索两次在"布伊"音乐赛会上被拥为王。18世纪中,大音乐家在赞护人主持下进行对抗赛,屡见不鲜(如G.F.亨德尔与D.斯卡拉蒂、W.A.莫扎特与M.克莱门蒂、L.van贝多芬与H.沃尔夫)。19世纪,欧洲各地纷纷设立合唱与乐队比赛。法兰西艺术院于1803年创设的罗马大奖,为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比赛。最早的国际音乐比赛则为1890年俄国钢琴家А.Γ.鲁宾斯坦在圣彼得堡自费创办的国际钢琴与作曲比赛(1910年起停办)。20世纪,为促进音乐艺术和对优秀青年音乐家的鼓励音乐比赛大为盛行。1957年,成立国际音乐比赛联合会。比较重要的国际音乐比赛有以下几种: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波兰华沙)  始于1927年,每5年1次,比赛曲目以F.F.肖邦作品为主。中国钢琴家傅聪、李名强分别获得1955年第5届比赛第 3名与1960年第6届比赛第4名。刘忆凡获1980年第10届特殊奖。
  
  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波兰波兹南) 1935年H.维尼亚夫斯基诞辰100周年时创设于华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1952年继续举办第2届,迁址波兹南,每5年1次。奥伊斯特拉赫父子分别获第1届2等奖与第2届1等奖。第 3届起,增设作曲与提琴制作两个项目的比赛。
  
  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比利时布鲁塞尔)  为1929年成立的"伊丽莎白王后音乐基金会"主办。第 1届为小提琴比赛,以基金会主席E.伊萨伊的名字为名,称伊萨伊小提琴比赛,1等奖为Д.Ф.奥伊斯特拉赫所得。第2年为钢琴比赛,1等奖为Э.Γ.吉列利斯所得。1951年起改用现称,并按第 1年钢琴、第2年小提琴、第3年作曲、第 4年休整的次序循环举行。1985年举办的小提琴比赛,中国小提琴家胡乃元(台湾)获第1名;胡坤获第4名。
  
  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  始于1939年,每年举行。比赛项目甚多,有大提琴、管风琴、长笛、双簧管,室内乐重奏等。影响甚大,为高水平的国际音乐比赛之一。中国钢琴家顾圣婴曾获1958年钢琴比赛2等奖(本届无1等奖),圆号演奏家韩铣光获1960年银质奖。
  
  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 为法国钢琴家M.隆和小提琴家J.蒂博于1943年所创设,原为3年1次,1949年起隔年举行 1次。中国钢琴家李坚获1981年第2名。
  
  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  以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C.弗莱什命名的比赛,始于1945年,当时是规模较小的国内比赛。1968年作为"伦敦音乐节"的一部分而举办,并从此改为国际比赛,为第1届。随后隔年举办1次。在1970年和1972年的比赛中,还设有中提琴比赛。1982年于伦敦举办的比赛中,中国小提琴家薛伟获最优秀演出奖。
  
  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比赛(匈牙利布达佩斯) 原为1933年创设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1948年改用现称,其下属的不同比赛项目另有专称,如埃尔凯尔声乐比赛、李斯特-巴托克钢琴比赛、卡萨尔斯大提琴比赛、西盖蒂小提琴比赛、韦伊奈室内乐比赛等等,均不定期。中国钢琴家刘诗昆曾获1956年钢琴比赛3等奖;小号演奏家聂影获1984年第22届小号比赛匈牙利作品演奏特别奖,蔡妮获伴奏奖。
  
  维奥蒂国际音乐比赛  以意大利古典乐派作曲家、著名小提琴家G.B.维奥蒂命名的比赛,创办于1950年,每年在10~11月举办。这一比赛包括有钢琴、声乐、作曲三方面的内容。然后按年代的不同,增加小提琴,或哈普西科德、吉他、长笛等其中的一项比赛。在1981年的声乐比赛中,中国歌唱家罗魏获第2名。
  
  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比赛(法国贝桑松) 始于1951年,每年9月举行。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获1959年1等奖。
  
  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  全称为联邦德国全国广播网国际音乐比赛,始于1952年,每年举行钢琴、声乐比赛,同时另设不同项目。
  
  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比赛  始于1955年,为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内容之一。1957年中国钢琴家李名强获音乐节斯美塔纳钢琴比赛第3名。
  
  舒曼国际音乐比赛(民主德国柏林) 1956年为纪念R.舒曼逝世100周年而创设。每年1次,主要内容为声乐和钢琴两项。中国钢琴家周广仁获得首届比赛第8名;1960年,歌唱家黎信昌获声乐比赛第4名;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团获第2届弦乐四重奏比赛第4名。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苏联莫斯科) 始于1958年。第1届仅钢琴与小提琴两项内容,后增设大提琴与声乐。4年一次,曲目侧重П.И.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国钢琴家刘诗昆和殷承宗分别获得1985年与1962年2等奖。
  
  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罗马尼亚布加勒斯 特)  始于1958年,每3年1次。第1届比赛有钢琴与小提琴两项,中国钢琴家李名强获得1等奖。洪腾和鲍蕙荞获第2届比赛第3名和第5名。李琪与李其芳分别获第3届第4名和第5名。第2届起增设声乐比赛。
  
  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为纪念美国钢琴家V.克莱本于1958年获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1名,而于1962年创办,一般每4年于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
  
  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  创办于1963年,每两年举办1次,凡奇数年的6月10~2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除声乐比赛外,还曾于1965年举办过钢琴比赛,1981年举办过小提琴比赛,在1981年第10届比赛中,中国男高音刘捷和女高音叶英分别获得3等奖;杨行壁获最佳伴奏奖。在1985年第12届比赛中,中国女高音汪燕燕获1等奖(环球电视大奖)、歌剧院大奖及维拉·洛博斯金牌奖;男高音刘维维获5等奖以及娜佳·雅伯(巴西作曲家)金牌奖;赵碧璇获最佳伴奏奖。
  
  埃尔凯尔-科达伊国际音乐比赛  以匈牙利作曲家F.埃尔凯尔与Z.科达伊命名的比赛,创办于1963年,每年举办1次,比赛的项目每年不同。在1982年第20届比赛中,中国选手胡晓平获声乐比赛1等奖及特别奖;温燕青获特别奖。
  
  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芬兰赫尔辛基) 始于1965年,5年1次。中国小提琴家胡坤获1980年第4届比赛第5名。
  
  西班牙帕洛马·奥塞亚国际钢琴比赛  创办于1974年。1978年以前每年举行1次,之后改为隔年举办1次。在第8届比赛中,中国选手许斐平获第4名。
  
  朴次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  创办于1979年,每3年举办1次。1982年第2届比赛中,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男子四重奏组获梅纽因奖;中央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获评委会主席奖。1985年第3届比赛中,上海音乐学院弦乐四重奏组获第2名。
  
  日本国际音乐比赛  由日本演奏联合会主办的世界大型比赛,创办于1981年,每3年举办1次。在1983年第2届比赛中,中国选手薛伟获小提琴比赛第3名;杜宁武获钢琴比赛第5名。
  
  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  创办于1982年,每年7月举行,是西方影响较大的青年歌剧歌唱家比赛之一。在1984年第3届比赛中,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张建一、女高音歌唱家詹曼华获第1名。
  
  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  以世界著名小提琴家Y.梅纽因命名的比赛,始办于1983年,每两年举办1次。在1983年首届比赛中,中国选手王晓东、王峥嵘、张乐、吕思清获少年组第1、2、3、5名;何红英获青年组第4名。在1985年第2届比赛中,中国选手郭昶获少年组第1名;王晓东、柴亮获青年组第1、3名。
  
  英国本森-赫杰斯金国际声乐比赛 1983年于伦敦举办第7届比赛,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傅海静、女中音歌唱家梁宁分别获第2、第4名。
  
  米丽亚姆·海林国际歌唱比赛 以芬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丽亚姆·海林命名的比赛,每5年举办1次。第1届于1984年在赫尔辛基举行。在本届比赛中,中国歌唱家梁宁获女声组第1名;迪里拜尔获女声组第2名;傅海静获男声组第3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