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噶举派
1)  Kagyupa
噶举派
1.
The“Nay-ro chos drug”in Kagyupa of the Buddhism of Tibet;
藏传佛教噶举派“那若六法”浅析
2)  the Gemagejiu Sect
噶玛噶举派
1.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us in Lijiang and the Gemagejiu Sect;
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
3)  Drikung Kargyu
直贡噶举派
4)  Karma Kagyu
噶玛噶举
5)  Kagyu bka rgyud
噶举
6)  Drukpa kargyu
竹巴噶举
补充资料:噶举派
噶举派

    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藏语噶举,汉译为口授传承。该派僧人着白色僧衣,俗称白教。该派分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两传承。其教法在印度同源。前者至14、15世纪湮没不传,但格鲁派的宗喀巴师弟曾习其教法。塔布噶举则流传下来。此派为玛尔巴所创。他多次赴印度和尼泊尔修时轮金刚法、欢喜金刚法、大手印等。其弟子为米拉日巴,再传为塔布拉杰。后者将噶当派之道次第结合大手印,北宋宣和三年(1121)建岗布寺,形成塔布噶举系统。塔布拉杰门下有4大弟子,在卫藏地区分别续传,为噶玛、蔡巴、拔戎、帕竹4个支系。帕竹噶举又分出止贡、达垅、主巴、雅桑、绰浦、修赛、叶巴、玛仓8个小支系。噶玛噶举为都松钦巴(1110~1193)创立,得名于他所建之噶玛丹萨寺。活佛转世制度始于此派。以后成黑帽系与红帽系。前一系与元、明帝室关系甚密;后一系至清代被禁绝。噶举派以应成中观派为理论基础,主要教法为大手印法,显密并重,各支派有不同侧重。如塔布拉杰的体性抉择,都松钦巴的风心无别,向蔡巴的究竟胜道,帕木竹巴的密咒等等。大手印法以修“拙火定”为起点,最终体证心非实有,达空智解脱合一。噶举教法不重文字,以苦修为其特色,凭观想体证而生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