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拉特舍夫
1)  Lateishef
拉特舍夫
1.
Lateishefs view of translation represents one of the latest leading theories.
拉特舍夫的翻译思想体现了近年来较为领先的翻译理论 ,其理论核心在于强调翻译是有别于其他语言中介的人类活动 ,翻译的社会功能是尽可能形象地、像单语一样地保证双语交际。
2)  SCHOEPFF, Nikolai vo
尼古拉·冯舍普夫
3)  Tel Aviv
特拉维夫
4)  Krafft point
克拉夫特点
5)  Victor Kraft (1880~1975)
克拉夫特,V.
6)  The Tel Aviv School
特拉维夫学派
1.
An Initial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the Tel Aviv School;
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研究概论
补充资料:拉吉舍夫,А.Н.
      俄国启蒙主义学者,唯物主义哲学家。1749年8月31日生于萨拉托夫省库兹涅茨克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受到D.狄德罗、J.-J.卢梭、G.B.马布利等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拉吉舍夫认为"专制制度是极端违背人类本性的制度",号召人民联合起来打倒它。著有诗歌《自由颂》(1783)、传记小说《Ф.В.乌沙科夫传》(1789)及一些哲学著作。1790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以一次假想的旅行为线索,描绘沿途人民遭遇到的非人压迫和剥削,尖锐地揭露农奴制度、专制制度的罪恶,指出沙皇是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头号罪犯,农民被剥夺得只剩下没法夺走的空气。该书出版后立即被查禁,但直到1905年一直在民间流传。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其判处死刑,后改判10年徒刑,流放到西伯利亚。1796年保罗一世即位后,拉吉舍夫被大赦释放。1801年回到彼得堡参加了沙皇政府法制委员会的工作,提出法律改革草案,重申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遭受新的迫害。1802年9月24日服毒自杀。他最早抨击农奴制的残暴,是十二月党人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先驱。十月革命后,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分别建立了拉吉舍夫纪念碑,并在其家乡成立了博物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