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刘少奇现代大教育思想的形成
1)  form of Liu shao-qi's thought about modern general education
刘少奇现代大教育思想的形成
2)  LIU Shao-qi's thoughts on legal system
刘少奇法制思想
3)  Liu Shaoqi'S economic thought
刘少奇经济思想
4)  thoughts about journalism by Liu Shaoqi
刘少奇新闻思想
5)  morden educational idea
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6)  post-modern educational ideas
后现代教育思想
1.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current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t- modern educational ideas, which are very popular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理念和目标上与后现代教育思想有着许多吻合之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存在一些不相融合的地方。
补充资料:刘少奇
刘少奇(1898~1969)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4~195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9~1966)。湖南宁乡人。生于1898年11月24日,卒于1969年11月12日。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曾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国共两党全面分裂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他认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的方针,并对当时中共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做法进行过某些抵制。1932年冬进入位于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过去党的秘密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随后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共产党领导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1949年刘少奇在政协第一届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1949年刘少奇在政协第一届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定了方向。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6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刘少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与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其他领导人一起制定了一系列重实效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3~1966年,他先后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免除一切职务。1968年10月被开除出党。后病逝。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其名誉作了专门的决议,肯定了刘少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刘少奇选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