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反启蒙运动
1)  counter-enlightenment
反启蒙运动
2)  the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
1.
Comment on Scie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
不一样的科学史——评《科学与启蒙运动》
2.
Gadamer's Critique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His Hermeneutics
伽达默尔对启蒙运动的批判方式及对其阐释学的意义
3)  Enlightenment Movement
启蒙运动
1.
On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of Shanbei Region in China of the 20~(th);
陕北近代史上的启蒙运动
2.
The peculiar historic conditions in modern China created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doctrines and enlightenment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特殊关系。
4)  Enlightenment [英][ɪn'laɪtnmənt]  [美][ɪn'laɪtṇmənt]
启蒙运动
1.
On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for the Appearance of English Enlightenment;
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2.
The Enlightenment and French Technique Education s Rising;
启蒙运动与法国技术教育的兴起
3.
On the Historical Stipulation of Chinese Enlightenment in Modern Times;
论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历史规定性
5)  neo-enlightenment movement
新启蒙运动
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1930’s Neo-Enlightenment Movement Emergence
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
Starting from May the Fourth Movement in the 1930 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re appeared a neo-enlightenment movement.
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以对"五四"启蒙精神的继承为理论出发点,试图实现一种新的超越。
6)  new enlightenment movement
新启蒙运动
1.
In the course of the criticism on Confucian returning, they were aware of the weakness of the Wusi Movement, and started a new enlightenment movement in ideological field.
在对复古逆流的批判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五四运动的不足,随后在思想界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启蒙运动。
2.
The thesis inspects and combs the evolutionary course of the New Enlightenment Movement in detail against the thought cultural and social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China in the 30-4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rich materials from newspaper and magazine or the works of the participants.
本文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当事人的著述,围绕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和政治社会背景,对新启蒙运动的发展演变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梳理。
补充资料: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
    历史背景   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勇敢地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清扫封建社会的传统和愚昧,幻想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I.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来。启蒙运动涉及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术等各个方面。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最初用自然神论最后用无神论来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用理性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传统偏见,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论上铺平道路。
    历史概况   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但其中心在法国。
    荷兰   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而荷兰的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自然法学说的创立者H.格劳秀斯1625年发表巨著《论战争与和平法》,否认上帝的存在,提倡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他认为,法的原则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人的本性;自然法万古长存,上帝也无法改变。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B.斯宾诺莎所著《神学政治学论》、《知识改进论》、《伦理学》等,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他和格劳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联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
    英国   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唯物主义哲学家  F.培根反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著作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论》等。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T.霍布斯著有《论人》、《利维坦》等书,反对王权神授论,提出社会契约学说。他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管辖之下,由国教管制人民。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创始人J.洛克对启蒙运动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反对王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拥护代议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宽容。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等。哲学家、历史学家E.赫伯特(1582~1648)于1624年发表《论真理》,创立自然神学说,认为《圣经》荒诞无稽,理性是寻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据。唯物主义哲学家J.普里斯特利(1733~1804)于1769年发表的《论政府的首要原则以及政治、民事和宗教自由的性质》一书是18世纪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主张人民在政府中应有发言权,人民对自己的行为应有自主权,人民有为捍卫民主自由而进行革命的权利。
    法国   18世纪法国还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P.培尔(1647~1706)于1697年编纂的《历史与批判辞典》,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到英国考察,十分赞赏英国自由的社会政治制度。他在《哲学书简》、《牛顿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哲学,猛烈抨击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拥护开明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C.-L.de孟德斯鸠于1721年发表《波斯人信札》,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法国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他所著《罗马盛衰原因论》,指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贤明或腐朽,矛头直指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他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济学家A.-R.-J.杜尔哥1766年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启蒙哲学家M.-J.-A.-N.de孔多塞(1743~1794)著《人类精神进步史梗概》,把历史看作理性对无知和偏见进行斗争的历史,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的不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最突出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P.-H.-D.霍尔巴赫(1723~1789)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376个条目。他的《自然体系》一书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基督教真相》一书则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C.-A.爱尔维修于1758年发表《论精神》,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法国《百科全书》主编D.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1746年他发表《哲学思想录》,谴责暴君,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是机械唯物论者,在解释社会问题时是唯心的。
   法国启蒙运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J.-J.卢梭。他在《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想建立一个没有贫富之分的社会。他的名著《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认为人民有起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其政治思想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摩莱里和G.B.de马布里也属于启蒙者之列。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一书中指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暴君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人人都有劳动权的理想社会。马布里的代表作是《论法制和法的原理》,反对私有制下的贫富分化,认为只有恢复公有制才能消灭一切不良现象。
    发展及影响 启蒙运动波及德国和俄国。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C.沃尔弗(1679~1754),他把英法启蒙哲学同德国G.W.莱布尼兹的哲学结合起来,形成沃尔弗哲学。其他比较激进的代表人物有G.E.莱辛、J.赫尔德(1744~1803)、F.席勒和J.W.von歌德等。俄国的启蒙思想家有A.I.波列诺夫(1738~1816)、H.I.诺维科夫(1744~1818)、A.N.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他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把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他号召俄国人民为自由、为建立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斗争。启蒙运动越过大西洋,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T.杰斐逊和著名思想家、科学家B.富兰克林,《常识》的作者T.潘恩都属于启蒙学者之列。
   启蒙运动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为时较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 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他们甘冒身陷囹圄、逃亡异国的危险,不惜遭受种种苦难,给“天国”的神灵和世上的王权以沉重打击。他们的著述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启蒙运动为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