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parative method of national homologous sound
民族对音比较法
1.
The researchers have created a lot of specif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bout Chinese phonology in modern Chinese phonetics research during the whole 20th century, the comparative method of national homologous sound which is originated by many scholars offers development sample of methodology to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phonetics.
在整个 2 0世纪 ,汉语音韵学研究领域内的许多研究者都在自己的研究中创获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其中民族对音比较法就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很有启发的方法论尝试。
2)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ation and Western nations
中西民族比较
1.
To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their times,Lin Yutang and Lao She devoted their lives to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soul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ation and Western nations.
林语堂、老舍,几乎同时呼应时代思想风潮,从中西民族比较角度,开始一生对国民魂灵的求索:林语堂从“根本改造”、“全盘西化”出发,经过幽默滋润,再经回归传统、儒道互补,最后以“出世”精神皈依自然,寻求完美人性;老舍则从“培养民气”双向逆反批判出发,经过全方位、多层次探源,再经东西古今融合,最后以“入世”精神依靠政治力量,寻求转化民气。
3)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onalities
民族比较研究
4) Paired Comparison Method
成对比较法
1.
The subjective annoyance due to intermittence pure tones which range from 100Hz to 4000Hz is studied by paired comparison method at the loudness level of 70phon and 75phon, respectively.
采用成对比较法,在70phon 和75phon 两个等响度级下,对125Hz~4000Hz 各倍频程所在中心频率间歇性纯音的主观烦恼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频率、响度相同的间歇性纯音,其烦恼度与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持续时间相同,间隔时间越短,烦恼度值越大;间隔时间相同,持续时间越长,烦恼度值越大,连续纯音比间歇性纯音更烦恼。
5) paired-comparisons method
对偶比较法
1.
Using the paired-comparisons method,the research explored the line preference of children aged 4.
本研究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岁幼儿进行6类常见线条的偏好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4岁幼儿线条偏好的顺序依次是:漩涡线、曲线、弧形线、波浪线、折线、直线;男生和女生对线条的偏好没有明显差异;4岁幼儿对不同方向的漩涡线的偏好有明显差异,对不同方向的直线、波浪线、折线、曲线和弧形线的偏好没有明显差异。
6) relative comparison method
相对比较法
1.
This thesis thoroughly studied the techonology of online dielectric loss factor measurement,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 for reducing the measurement errors by relative comparison method.
本文对介损在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指出了常用测量介损方法的不足,分析了用相对比较法减小介损测试误差的原因,提出了介损测量的判断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法,提出了将测试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的方法,通过综合比较进行设备绝缘状况判断。
补充资料:汉藏词音比较
利用汉语和藏语同源词或古借词推求语音对应,考证上古汉语语音系统,是汉语音韵学一个边缘分支学科。从汉语藏语古文献的常用词可以发现,藏语汉语很多意义相近的词读音也相近,如果承认汉藏同源,或者只承认古汉藏语里有大量借词,都能利用这批材料研究汉语古音。例如汉语"孔"字和藏语的[k'u嬜]都是常用词,都有相当于现在北京话"窟窿"的用法,它们应当是同源词,或是上古的借词,可以推测汉语的"孔"字上古读音类似[k'u嬜]。
汉语古文献早到两周金文(甲骨系属未敢肯定,暂缺),藏语古文献不早于初唐,要晚近得多,可是并不妨碍比较。正象梵语文献早到公元前4世纪,古日尔曼系语文献最早到4世纪,相差也有近千年,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学者也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推测古印欧语语音系统。
汉藏词音比较的前提是汉语藏语同源说,20世纪初期就有一批欧洲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德国A.康拉德(1864~1925)和德国B.劳佛(1874~1934),他们在很广的范围探求汉台藏缅语同源。30年代王静如继续这种研究,用数目字一至十和人称代词我、吾、女的汉语、藏语词音对比证明汉藏同源。例如,"二"的汉语古音是[ni],藏语古音是gis;"三"的汉语古音是 [sɑm],藏语古音是 gsum。英国W.西门华德也作过一定的研究,例如他举证的"目"(眼)汉语古音[m嫀uk],藏语古音mig ,"鱼"汉语古音[嬜a],藏语古音ńa,就比较有力。
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利用汉藏同源语法成分考证古汉语语音的阶段,俞敏的《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就是一例。他研究了藏语gji的5种形式(gji,gi,kji,ji,i)汉语其字的3种用法("配天其泽","彼其之子","子曰何其")用其字和gji的比较表明了他作汉藏词音比较的方法。他鉴于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研究韵部的成绩比声纽好,只对韵部音值作了比较研究,但是规模比较大,所得成果一部分以《汉藏韵轨》(即韵的语音对应规律)的题目附在《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后面(见表)。
俞敏采用黄侃28部部目,求得了除登歌齐豪沃5部外23部的音值。
这里每类音只举一个例,实际例字多得多。比如-im类字就可以再加khrims(法律)=钦、坎;gnim(剪子)=钻;grim(急)=今(迨其今兮);ad▌im(泥塘)=浸; stim(吸水)=渗;thim(沉)=沉;▌im(好吃)=甚;gzim(睡)=寝; rim(行列)=林。
1973年,加拿大汉学家E.G.蒲立本在《关于汉语词族的几个新假说》中,从《汉书》用"都赖"对中亚Talas河证明汉语去声有齿擦音韵尾,又利用藏语agebs-pa(蓋),完成体bkab和古汉语"蓋"、"盍"同源关系论证古汉语有-s收尾音。
1977年美国汉学家包拟古写了《原始汉语和汉藏母语》,从添前字(不独立成音节的词头)、声母、介音、尾音各方面来探讨,有些是很成功的。比如引chepang语中的" hme"和古汉语火、(还可以补上"燬")比较,试建*hm-复声母就很有说服力。因为不看古文献,只查第二手字书,有些努力是失败的,比如给"庠"字下的注释全是"祥"的意思,就是一例。
汉藏词音比较还是在萌芽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须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声纽的清浊对应没规律,数目字"九"汉语里属清音见纽,声纽古音读 k,在藏语里是dgu,ɡ是浊音,这类现象还没有一种合乎实际的解释。目前用来比较的常用词数量也不够多,材料还需要大量开掘。研究汉藏同源词的语音对应,拿藏语词音推测古汉语语音的结果,利用活语言材料,是这个边缘学科的优越性。
汉语古文献早到两周金文(甲骨系属未敢肯定,暂缺),藏语古文献不早于初唐,要晚近得多,可是并不妨碍比较。正象梵语文献早到公元前4世纪,古日尔曼系语文献最早到4世纪,相差也有近千年,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学者也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推测古印欧语语音系统。
汉藏词音比较的前提是汉语藏语同源说,20世纪初期就有一批欧洲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德国A.康拉德(1864~1925)和德国B.劳佛(1874~1934),他们在很广的范围探求汉台藏缅语同源。30年代王静如继续这种研究,用数目字一至十和人称代词我、吾、女的汉语、藏语词音对比证明汉藏同源。例如,"二"的汉语古音是[ni],藏语古音是gis;"三"的汉语古音是 [sɑm],藏语古音是 gsum。英国W.西门华德也作过一定的研究,例如他举证的"目"(眼)汉语古音[m嫀uk],藏语古音mig ,"鱼"汉语古音[嬜a],藏语古音ńa,就比较有力。
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利用汉藏同源语法成分考证古汉语语音的阶段,俞敏的《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就是一例。他研究了藏语gji的5种形式(gji,gi,kji,ji,i)汉语其字的3种用法("配天其泽","彼其之子","子曰何其")用其字和gji的比较表明了他作汉藏词音比较的方法。他鉴于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研究韵部的成绩比声纽好,只对韵部音值作了比较研究,但是规模比较大,所得成果一部分以《汉藏韵轨》(即韵的语音对应规律)的题目附在《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后面(见表)。
俞敏采用黄侃28部部目,求得了除登歌齐豪沃5部外23部的音值。
这里每类音只举一个例,实际例字多得多。比如-im类字就可以再加khrims(法律)=钦、坎;gnim(剪子)=钻;grim(急)=今(迨其今兮);ad▌im(泥塘)=浸; stim(吸水)=渗;thim(沉)=沉;▌im(好吃)=甚;gzim(睡)=寝; rim(行列)=林。
1973年,加拿大汉学家E.G.蒲立本在《关于汉语词族的几个新假说》中,从《汉书》用"都赖"对中亚Talas河证明汉语去声有齿擦音韵尾,又利用藏语agebs-pa(蓋),完成体bkab和古汉语"蓋"、"盍"同源关系论证古汉语有-s收尾音。
1977年美国汉学家包拟古写了《原始汉语和汉藏母语》,从添前字(不独立成音节的词头)、声母、介音、尾音各方面来探讨,有些是很成功的。比如引chepang语中的" hme"和古汉语火、(还可以补上"燬")比较,试建*hm-复声母就很有说服力。因为不看古文献,只查第二手字书,有些努力是失败的,比如给"庠"字下的注释全是"祥"的意思,就是一例。
汉藏词音比较还是在萌芽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须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声纽的清浊对应没规律,数目字"九"汉语里属清音见纽,声纽古音读 k,在藏语里是dgu,ɡ是浊音,这类现象还没有一种合乎实际的解释。目前用来比较的常用词数量也不够多,材料还需要大量开掘。研究汉藏同源词的语音对应,拿藏语词音推测古汉语语音的结果,利用活语言材料,是这个边缘学科的优越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