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苏芬战争
1)  Soviet-Finland War
苏芬战争
1.
A View of Soviet-Finland War From the Declassification Files of Russia;
从俄罗斯解密档案看苏芬战争
2)  Russo-Finnish War
俄芬战争
3)  Soviet-German War
苏德战争
1.
The Chief Cause for the Reverses of the Soviet Arm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oviet-German War;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
2.
In the early period of Soviet-German war, Red Army, with more soldiers and munitions than the enemy, met with terrible failure for a series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reasons.
苏德战争初期 ,由于战前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原因 ,苏军在兵力兵器大于德军的情况下遭到重大失利。
4)  the Suez Canal War
苏伊士运河战争
1.
British-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since the Suez Canal War;
苏伊士运河战争后英美“特殊关系”的变化
5)  the primary time of Soviet and Germany War
苏德战争前夕
6)  The Soviet Union and Korea War
苏联与朝鲜战争
补充资料: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
Soviet-Finnish War

   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1938年4月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后,苏联多次以维护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宣布在其占领区帖里约基成立了以O.V.库西宁(1881~1964)为首的芬兰民主政府,声称红军是应该政府要求越过边界的。芬军凭借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进展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较大,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苏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后方城市和交通线狂轰猛炸,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3月13日两国签定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于25日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芬、苏重新开战。芬军于6月28日发动总攻,9月占领维堡等城市,12月6日芬兰宣布收复在上次战争中的一切失地。1944年苏军在德苏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6月9日挥师向芬军阵地猛攻,攻破新曼纳海姆防线。6月15日,芬军退出东卡累利阿,20日维堡失守。7月苏军重占萨拉地区,8月芬兰被迫求和。9月19日同苏签订停战协定和临时和约,并对德宣战。1947年2月10日,苏联等盟国与芬兰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除确认1940年《芬苏和约》的一切规定外,芬兰又将贝柴摩省归还苏联;把波卡拉半岛租让苏联50年;赔款3亿美元。芬苏两次战争中,苏联从芬兰共割取45840平方千米的土地, 将卡累利阿地区苏芬边界线向北推移了150千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