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ino-Soviet anti-Fascist War novels
中苏反法西斯战争小说
2) anti-fascist war
反法西斯战争
1.
China Has Made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Anti-Fascist War of the World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
2.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SR and China s Xin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Anti-Fascist War;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与中国新疆关系研究
3.
The Study on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during Anti-Fascist War;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
3) World anti-fascist war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China in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论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卓越贡献
4) anti-Fascist war topics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
6) war novel
战争小说
1.
In her war novels,this special way of writing war is realized through her portray of male protagonists who are not fit for the battlefield and delineation of the "middle area" between the front line and the home front.
这一写作姿态在其战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不适于上战场的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前线与后方之间的中间地带景观的描写。
2.
The Description about weaponry and the skill of Wushu is frequently related to the figures in Chinese ancient war novels.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对于兵器和武艺的描写常常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关联,具有程式化、夸张化乃至神化的艺术表现倾向。
3.
This paper aims at how to enjoy the war novels of Hemingway from the view point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how to know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se novels including recognizant, aesthetic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本文旨在探讨读者是如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解读海明威战争小说的认识、审美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补充资料:苏中反"清乡"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在江苏省南通地区粉碎日伪军"清乡"的斗争。苏中根据地,威逼南京、上海,战略地位重要。日本侵略者和伪政权为稳定其统治基地,摧毁抗日力量,掠夺人力、物力、财力,在1941~1942年对苏南根据地进行"清乡"后,又于1943年春把"清乡"扩展到苏中根据地。由于兵力不足,第 1期"清乡"重点置于南通、如皋、海门和启东等县(属苏中第 4军分区)。日军从苏南抽调有"清乡"经验的第60师团 4个大队和部分宪兵共3000余人,加上在苏中地区的伪军和其他"清乡"人员,总兵力共1.5 万余人。其"清乡"计划是:第1步"军事清乡"2个月,第2步"政治清乡"4个月。
苏中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领导下,针对日伪"清乡"的性质和特点,参照苏南军民反"清乡"斗争的经验,在军事、政治、思想、组织和群众发动方面均作了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并确定以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为主,结合其他斗争手段,灵活运用策略,长期坚持斗争。
反"军事清乡" 1943年4月1日,日伪军开始"军事清乡"。他们在大规模谣言攻势后,突然以优势兵力实行军事"清剿",在根据地的中心区大量增设据点,日夜出动兵力,在狭小地区内进行梳篦式反复合击。伪"清乡"人员挨户搜索,捕杀中共党员、干部和民兵。与此同时,在"清乡"区边缘,修筑以竹篱笆为主的封锁线:一端从南通以西的天生港向北,经丁堰、马塘、掘港、南坎等地,直到启东县海边;另一端从天生港向东,沿长江直至启东海边,再向北至吕四镇,总长约200公里。日伪军沿封锁线筑碉堡,设瞭望哨及检问所,派兵把守。
针对日伪军事"清剿"的特点,坚持在"清乡"区内的苏中军区大部主力,在日伪"清乡"前夕,有计划地分散,机智地避敌锋芒,插到日伪军的后方和交通线进行袭扰,攻进南通西北唐家闸,袭击启东西北聚星镇,平毁如皋以东古坝等据点,多次伏击日伪军及"清乡"人员。在根据地中心区,由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与敌周旋;还专门组织精悍的短枪队,潜入据点,甚至潜入"清乡公署"所在地的南通城里,袭击"清乡"机关,捕杀"清乡" 人员。 抗日政府颁发了《反清乡紧急治罪条例》,支持群众起来锄奸。中共苏中区委发出号召,实行党员、干部军事化,以党员、民兵为骨干的锄奸组、狙击组,迅速组织起来。在封锁线上,由民兵带领群众破拆竹篱。先后参加反封锁斗争的群众,累计达数十万人次。日伪苦心经营的封锁线,基本上未起作用。为了积极配合第 4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苏中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有计划地发动攻势,先后在东台、兴化等县境内攻克日伪军据点10余处。经过两个月的英勇斗争,挫败了日伪的"军事清乡"计划,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初步胜利。
反"政治清乡" 同年 6月,日伪军开始"政治清乡",主要是通过编查保甲,委派伪乡长、保长,建立伪政权,企图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其计划是:"6月强化启东,7月强化海门,8月强化南通,9月强化如皋"。在开展反"政治清乡"过程中,广大民兵异常活跃,有的击毙日军小队长、伪警察局长,有的活捉伪区长,使日伪人员心惊胆寒。与此同时,针对伪"清乡"人员的失败情绪,开展宣传攻势,通过各种渠道,发警告信、劝告信,散发传单数十万份,对瓦解伪军和"清乡"人员起了积极作用。日伪和平编查保甲的阴谋失败后,又改为武装编查保甲。在1个乡1个镇的范围内,挨家挨户强行编查保甲,残酷地进行烧杀。在海门县中部的 2个乡,增设13个据点,在南通东北的十总店,一次就杀害各地被捕群众50余人。
当日伪在启东、海门强化"清乡"时,在南通、如皋地区分散坚持斗争的苏中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动攻势,在封锁线上开展大规模破袭战,迫使在启东、海门强化"清乡"的日伪军仓皇调回南通地区。这时,在启东、海门坚持斗争的抗日武装,又积极发动群众摧毁新拼凑的伪政权组织,镇压特务、汉奸,使日伪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反"延期清乡" 日伪"政治清乡"失败后,又进行"延期清乡"。日伪军和特务、宪兵组成"突击组",以乡为范围进行"清乡",实行毁灭性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还大肆抓捕壮丁,启东县有的乡一次被抓走的就数以千计。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第 4军分区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前提下,在遭受严重摧残的地区适时改变斗争策略,组织群众进行合法和隐蔽相结合的斗争,以麻痹敌人。对遭日伪杀害的群众亲属,给予救济抚恤,或发动群众互救。在"清乡"区内坚持斗争的武装,积极向边缘区和日伪统治区挺进,调动敌人。经过艰苦斗争,苏中军民终于粉碎了日伪的"延期清乡",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苏中军民在反"清乡"斗争中,仅头9个月就毙伤日伪军和镇压"清乡"人员共2400余名,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投诚反正的有1700余名。在反封锁斗争中,破竹篱笆累计达300余公里,拆除碉堡200余座,摧毁据点49处。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承受了重大牺牲,部队干部、战士伤亡 300余名,地方干部牺牲、被捕200余名,抗日群众被杀害千余人,被抓6万余人;粮食被抢2000万斤,房屋被烧5000余间,其他损失无法统计。
1944年,日伪叫嚣对苏中根据地实行"第2期清乡"。但由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发展顺利,解放区战场的日伪军已陷入被动,苏北、淮北接连发起攻势作战,收复了大片国土。在此胜利形势的鼓舞下,苏中军民于5~6月在"清乡"区的外围及内线,发动历时20余天的攻势,攻克日伪军封锁线上的重镇南坎等据点多处;"清乡"区内的人民群众,发动大规模的破击战,破公路,炸桥梁,毁据点。7~9月,苏中军民继续发动历时40余天的新攻势,基本恢复了日伪在"清乡"期间所侵占的地区,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最后胜利。
苏中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领导下,针对日伪"清乡"的性质和特点,参照苏南军民反"清乡"斗争的经验,在军事、政治、思想、组织和群众发动方面均作了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并确定以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为主,结合其他斗争手段,灵活运用策略,长期坚持斗争。
反"军事清乡" 1943年4月1日,日伪军开始"军事清乡"。他们在大规模谣言攻势后,突然以优势兵力实行军事"清剿",在根据地的中心区大量增设据点,日夜出动兵力,在狭小地区内进行梳篦式反复合击。伪"清乡"人员挨户搜索,捕杀中共党员、干部和民兵。与此同时,在"清乡"区边缘,修筑以竹篱笆为主的封锁线:一端从南通以西的天生港向北,经丁堰、马塘、掘港、南坎等地,直到启东县海边;另一端从天生港向东,沿长江直至启东海边,再向北至吕四镇,总长约200公里。日伪军沿封锁线筑碉堡,设瞭望哨及检问所,派兵把守。
针对日伪军事"清剿"的特点,坚持在"清乡"区内的苏中军区大部主力,在日伪"清乡"前夕,有计划地分散,机智地避敌锋芒,插到日伪军的后方和交通线进行袭扰,攻进南通西北唐家闸,袭击启东西北聚星镇,平毁如皋以东古坝等据点,多次伏击日伪军及"清乡"人员。在根据地中心区,由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与敌周旋;还专门组织精悍的短枪队,潜入据点,甚至潜入"清乡公署"所在地的南通城里,袭击"清乡"机关,捕杀"清乡" 人员。 抗日政府颁发了《反清乡紧急治罪条例》,支持群众起来锄奸。中共苏中区委发出号召,实行党员、干部军事化,以党员、民兵为骨干的锄奸组、狙击组,迅速组织起来。在封锁线上,由民兵带领群众破拆竹篱。先后参加反封锁斗争的群众,累计达数十万人次。日伪苦心经营的封锁线,基本上未起作用。为了积极配合第 4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苏中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有计划地发动攻势,先后在东台、兴化等县境内攻克日伪军据点10余处。经过两个月的英勇斗争,挫败了日伪的"军事清乡"计划,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初步胜利。
反"政治清乡" 同年 6月,日伪军开始"政治清乡",主要是通过编查保甲,委派伪乡长、保长,建立伪政权,企图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其计划是:"6月强化启东,7月强化海门,8月强化南通,9月强化如皋"。在开展反"政治清乡"过程中,广大民兵异常活跃,有的击毙日军小队长、伪警察局长,有的活捉伪区长,使日伪人员心惊胆寒。与此同时,针对伪"清乡"人员的失败情绪,开展宣传攻势,通过各种渠道,发警告信、劝告信,散发传单数十万份,对瓦解伪军和"清乡"人员起了积极作用。日伪和平编查保甲的阴谋失败后,又改为武装编查保甲。在1个乡1个镇的范围内,挨家挨户强行编查保甲,残酷地进行烧杀。在海门县中部的 2个乡,增设13个据点,在南通东北的十总店,一次就杀害各地被捕群众50余人。
当日伪在启东、海门强化"清乡"时,在南通、如皋地区分散坚持斗争的苏中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动攻势,在封锁线上开展大规模破袭战,迫使在启东、海门强化"清乡"的日伪军仓皇调回南通地区。这时,在启东、海门坚持斗争的抗日武装,又积极发动群众摧毁新拼凑的伪政权组织,镇压特务、汉奸,使日伪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反"延期清乡" 日伪"政治清乡"失败后,又进行"延期清乡"。日伪军和特务、宪兵组成"突击组",以乡为范围进行"清乡",实行毁灭性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还大肆抓捕壮丁,启东县有的乡一次被抓走的就数以千计。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第 4军分区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前提下,在遭受严重摧残的地区适时改变斗争策略,组织群众进行合法和隐蔽相结合的斗争,以麻痹敌人。对遭日伪杀害的群众亲属,给予救济抚恤,或发动群众互救。在"清乡"区内坚持斗争的武装,积极向边缘区和日伪统治区挺进,调动敌人。经过艰苦斗争,苏中军民终于粉碎了日伪的"延期清乡",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苏中军民在反"清乡"斗争中,仅头9个月就毙伤日伪军和镇压"清乡"人员共2400余名,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投诚反正的有1700余名。在反封锁斗争中,破竹篱笆累计达300余公里,拆除碉堡200余座,摧毁据点49处。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承受了重大牺牲,部队干部、战士伤亡 300余名,地方干部牺牲、被捕200余名,抗日群众被杀害千余人,被抓6万余人;粮食被抢2000万斤,房屋被烧5000余间,其他损失无法统计。
1944年,日伪叫嚣对苏中根据地实行"第2期清乡"。但由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发展顺利,解放区战场的日伪军已陷入被动,苏北、淮北接连发起攻势作战,收复了大片国土。在此胜利形势的鼓舞下,苏中军民于5~6月在"清乡"区的外围及内线,发动历时20余天的攻势,攻克日伪军封锁线上的重镇南坎等据点多处;"清乡"区内的人民群众,发动大规模的破击战,破公路,炸桥梁,毁据点。7~9月,苏中军民继续发动历时40余天的新攻势,基本恢复了日伪在"清乡"期间所侵占的地区,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最后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