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圆通之美
1)  flexible beauty of coherence
圆通之美
2)  the aesthetic form of "Yuan"
圆相之美
3)  Beauty of "Balance and Harmony"
圆融之美
4)  Moderate beauty and happy ending
中和之美与大团圆
5)  Beauty of roundness
圆美
6)  United States Dollar(US$)
美圆
补充资料:圆通寺
圆通寺
圆通寺

1.滇池地区现存的佛寺中,建造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佛寺当数圆通山下的圆通寺。昆明市内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在滇池北岸筑拓东城,同时,也建起了一批具有南诏佛教特色的寺院,建于拓东城东北郊螺峰山山崖下的补陀罗寺就是其中之一。而补陀罗寺即为圆通寺的前身。

“补陀罗”是梵文potalaka的译音,亦有译作“布达拉”,或“普陀”的,意译是“开着小白花的光明山”,为观音道场。“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所以,“补陀罗”也好,“圆通”也好,都是供奉观音的寺院。

佛教称观世音为大慈大悲的菩萨,有多种化身,苦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观其音声”,即时前往拯救。所以很受信众的欢迎。观音随着西藏佛教密宗传入云南,最早在洱海边落脚,成为云南佛教密宗主要偶像之一。南诏王公把拓东城视为“东都”,建城伊始,便建造观音寺补陀罗寺,当在情理之中。这座“补陀罗寺”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之一,比四大佛教名山之浙江普陀山要早100多年。

在汉传大乘佛教中,观音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名列“南海三圣”之一,也是四大菩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寺的佛教流派虽然有所演变,但作为观音的道场,却总是一脉相承。

补陀罗寺存在了400多年,毁于元初的战火,寺宇成为废墟。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延佑六年(1319年),元人用了18年的时间,在补陀罗寺废墟上重建规模较大的寺院,并更名为圆通寺。圆通寺建成后,改由汉传佛教禅宗的名僧主持,遂成为本地禅宗最早的丛林之一。明季,圆通寺围入城内,并得到云南的最高统治者黔国公沐氏家族的特别关爱。圆通寺是沐氏做佛事的主要场所,沐氏也成为圆通寺的大施主。沐氏家族多次捐资募资修葺扩建,圆通寺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昆明城内最大的佛寺。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作过一次较大的修葺,山门南移至今圆通街面,并建“圆通胜境”牌坊和八角亭,奠定了今日圆通寺的基本格局。

同治十年(1871年),大水淹寺,佛像遭损坏。光绪年间重修佛像时,将大殿供奉的主尊改成了释迦牟尼“三身佛”,但是,大殿并没有按常规改为“大雄宝殿”,仍然保留了“圆通宝殿”的名称。因此,出现了观音殿供奉如来佛的奇观。圆通寺本为观音道场,观音寺不能没有观音,于是,观音便进了大殿前的八角亭。

圆通寺前临五华山,后接螺蜂山(圆通山),地处两山之间的谷地,因此,进入山门后便是一路向下的缓坡,精美的圆通胜境坊便屹立于缓坡的中段,坡底便是天王殿,分列着护持一方天下、劝善惩恶、兼司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天王殿后,便是放生池。

“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佛教认为,杀生为最大的恶业,受恶报;放生为最大的功德,是善举。圆通寺的放生池方正扩大,中心是垂檐翘角,轻盈秀丽的八角亭,周围以水榭回廊环绕,令人仿佛置身园林之中。肃穆的佛教寺庙与轻松的园林风格浑然一体。放生池中间两座三孔石桥,暗含佛教“普度众生”的妙旨,同时又把天王殿、八角亭、圆通宝殿沿寺院中轴线连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与两侧的水榭曲廊一起,组成别具一格的全国罕见的“水苑式”建筑群。

圆通宝殿是中心正殿,面阔7间,重檐歇山式建筑。其琉瓦飞甍,梁柱粗壮,斗拱华丽,彩绘绚烂,气势宏阔。近年又进行了落架大修,但无论用材还是样式,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原貌。

圆通宝殿中的佛像众多,大体上按照一般大雄宝殿的主次规矩排列供奉,但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殿内主佛两侧有龙柱一对,高达10米,雕青黄二龙,舞爪裂须,作欲斗状。这种代表皇帝的符号出现在寺中,这在其他“大雄宝殿”内实属罕见。二是殿中佛教诸佛、菩萨、罗汉及道教众仙共处一堂,蔚为奇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