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ernational democracy
国际民主主义
1.
Focusing on Sakuzo Yoshinos notion of international democracy, it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his theory for SinoJapanese and SinoKorean relations.
日本近代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两种对立的国际政治理念———追求霸权和重视通商贸易,吉野作造提倡国际民主主义,他一方面继承了幕末以来横井小楠流派的国际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为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协调外交的出现在思想上做了先期的启蒙和理论准备。
2.
In mid-19th century and 1920's, Japan witnessed two clashes between the two contrasting political ideas, pursuing military hegemony and stressing mutual commerce, and it was in the second clash that Sakuzo Yoshino put forth his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democracy, which became Japan's first voice of coord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吉野作造在第二次交锋中提出的国际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其后日本协调外交的先声。
2) internationalism
[英][,ɪntə'næʃnəlɪzəm] [美]['ɪntɚ'næʃnəl'ɪzəm]
国际主义
1.
His foreign thoughts mainly contain internationalism and realism.
美国前参议员富布赖特,是活跃于冷战时期的美国著名政治家,其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国际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方面。
2.
The integration of patriotism and internationalism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hina s diplomacy.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3.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there was a great transformation from isolationism to the so-called internationalism in the American diplomatic thought.
从 19世纪末叶以来 ,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 ,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 ,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 ,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 ,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
4) New Internationalism
新国际主义
1.
Background of China s New Internationalism Diplomacy Towards Africa after the Cold War and Its Innovation in Practice;
冷战后中国对非外交新国际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实践创新
补充资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捍卫和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全名为《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回答"俄国财富"杂志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文)》。写于1894年,旨在回答民粹派的Н.κ.米海洛夫斯基等人在《俄国财富》杂志上发动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揭露民粹派冒充"人民之友",其实是人民之敌的真面目。原书共有3编,1894年6月开始分编出版。第2编至今没有找到。中译文载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列宁全集》第 1卷。
著作中批判了民粹派否认社会现象的"重复性"和"常规性"的观点,论证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质,提出考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决不能象民粹派那样从抽象的"人类天性"出发,而要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为此就必须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坚持物质关系决定思想关系,注意随时随地探究适合于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要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仅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还要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著作中指出,这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方面的重大贡献。它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随意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发展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马克思的这种历史观最初是一种假设,但以它为指导的《资本论》的问世,使它由假设成为科学地证明了的理论。为了批判民粹派鼓吹的"有批判头脑"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列宁著作中论述了历史必然性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辩证关系,指出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决不是宿命论,丝毫无损于肯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在于个人的活动只有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同群众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成功。著作中还驳斥了米海洛夫斯基关于马克思的社会主?逖低耆且?G.W.F.黑格尔的"三段式"为依据的论断,划清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原则区别,并指出只有唯物辩证法才是社会学中唯一的科学方法。
著作还批判了民粹派的政治纲领,阐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是推翻沙皇制度和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手段的思想。
著作中批判了民粹派否认社会现象的"重复性"和"常规性"的观点,论证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质,提出考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决不能象民粹派那样从抽象的"人类天性"出发,而要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为此就必须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坚持物质关系决定思想关系,注意随时随地探究适合于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要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仅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还要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著作中指出,这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方面的重大贡献。它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随意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发展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马克思的这种历史观最初是一种假设,但以它为指导的《资本论》的问世,使它由假设成为科学地证明了的理论。为了批判民粹派鼓吹的"有批判头脑"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列宁著作中论述了历史必然性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辩证关系,指出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决不是宿命论,丝毫无损于肯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在于个人的活动只有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同群众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成功。著作中还驳斥了米海洛夫斯基关于马克思的社会主?逖低耆且?G.W.F.黑格尔的"三段式"为依据的论断,划清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原则区别,并指出只有唯物辩证法才是社会学中唯一的科学方法。
著作还批判了民粹派的政治纲领,阐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是推翻沙皇制度和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手段的思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