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angzhou folk words
扬州方言词语
2) Yangzhou dialect
扬州方言
1.
Negative perfective aspect marker de in the Yangzhou dialect;
扬州方言“消极”性完成体标记“得”
2.
Acoustic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itch of light tone-unstressed voice in Yangzhou dialec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Beijing.
声学实验表明扬州方言轻声音高模式异于北京话轻声,轻声调式与单字调关系密切,首字调型向后延伸覆盖"非轻声+轻声"字组,轻声调值可从首字预测,这种首字右扩展式变调与吴语包络式变调相类。
3) dialects
[英]['daiəlekt] [美]['daɪəlɛkt]
方言词语
1.
Through this paper,the author wants to offer some new views and methods to research dialects and regional custom culture.
本文从特定视角,即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三个小方面,"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比喻用法;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表示的不同意义;同一意义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看地方风俗文化来论述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联系,以期给方言与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视角。
2.
Sun Li uses a quite number of Hebei dialects in the plain description.
河北作家孙犁的作品在方言词语运用方面呈现出“素淡”的特色。
4) dialect words
方言词语
1.
The motivations of dialect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xplicit and implicit motivations.
词的理据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可以分为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两大类。
2.
It preserves a large amount of dialect words which are the more important data to study Shandong dialect especially dialect of central Shandong.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鲁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词语,是研究鲁方言尤其是鲁中方言的宝贵资料,但不少方言俗语不易理解。
5) dialectal words
方言词语
1.
This paper offers some notes on the dialectal words of the Chaoshan dialect based on materials from ancient literature.
本文引古籍以笺释若干潮汕方言词语。
2.
Lu xun is a great literary giant in China, who used many Shaoxing dialectal words in his novels.
通过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小说中方言词语的翻译,评析其再现原作风貌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6) dialect word
方言词语
1.
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dialect words in The Music of Red Flag .
从词彩学角度出发,从地方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对小说《红旗谱》中运用的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探讨其方言词语的运用特色:地方色彩浓重,折射出冀中平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形象色彩浓郁,叙述、描写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重,表达出强烈的爱憎之
2.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wo features of the dialect words in distribution in shuo wen jie zi by investigating the 158 dialect words in it:relative concentration and fan-shaped distribution revolving around Runan and the reason for such a distribution.
许慎《说文解字》中标明的 15 8个方言词语 ,其在区域上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相对集中 ,二是以汝南为中心扇状分布。
3.
The article s writer etymologically analyses some Sichuanese dialect words.
本文分析了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 ,并认为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 ,绝不应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 ,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
补充资料:四川土话—四川方言词语(一)
一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骂人话。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
讨口----乞丐,叫花子;
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三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归一----是指把事做彻底;
弄巴实----是指做好;没来头----是指没有关系;
光胴胴----是指赤条条的。
四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妥);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
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五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安逸
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
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
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坝 坝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洗 澡 泡 菜
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这种菜就称为“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
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称“跳水泡菜”。
藏 猫 儿
即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
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打 牙 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
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
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
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打 摔 手
“摔手”本指“定额以外备替换的轿夫”。如李劼人《死水微澜》中:“明天一早,给我喊一乘轿子,多喊两个摔手。”
后繁衍出“打摔(甩)手”一词,意为“空着手”。
装 舅 子
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称为“装舅子”。此词后指讥讽某人
穿戴讲究、整洁。
撇脱
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吃 九 斗 碗
九碗(儿)”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一词在成都等地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
“吃九碗(儿)”或“吃九斗碗(儿)”。“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成都地区流
行的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成都人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儿)
”,是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
打 金 章
每年在花会期间,多在青羊宫举行武术擂台赛,参与者多为武林好手,按奖章质量分三个级别,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骂人话。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
讨口----乞丐,叫花子;
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三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归一----是指把事做彻底;
弄巴实----是指做好;没来头----是指没有关系;
光胴胴----是指赤条条的。
四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妥);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
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五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安逸
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
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
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坝 坝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洗 澡 泡 菜
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这种菜就称为“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
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称“跳水泡菜”。
藏 猫 儿
即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
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打 牙 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
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
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
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打 摔 手
“摔手”本指“定额以外备替换的轿夫”。如李劼人《死水微澜》中:“明天一早,给我喊一乘轿子,多喊两个摔手。”
后繁衍出“打摔(甩)手”一词,意为“空着手”。
装 舅 子
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称为“装舅子”。此词后指讥讽某人
穿戴讲究、整洁。
撇脱
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吃 九 斗 碗
九碗(儿)”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一词在成都等地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
“吃九碗(儿)”或“吃九斗碗(儿)”。“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成都地区流
行的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成都人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儿)
”,是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
打 金 章
每年在花会期间,多在青羊宫举行武术擂台赛,参与者多为武林好手,按奖章质量分三个级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