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华人法语文学
1)  Chinese French literature
华人法语文学
2)  Chinese literature
华语文学
1.
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worldwide Chinese literature,and positioned Donggan Literature as a branch of worldwide Chinese literature,and then described the evolution of Donggan Literature.
提出世界华语文学的概念,将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勾画了东干文学的演变历程,把民间文学与俄罗斯文学视为东干书面文学发展的两大动因,并从拼音文字、语言、文化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
3)  Chinese literature
华人文学
1.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to Chinese literature;
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之辨——关于华文文学研究转向华人文学的反思
4)  English literature of Chinese American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
5)  new Chinese literature
新华人文学
1.
Self, the Others and Extremby Anxious of Body Identity ——the new Chinese literature in Australia and its cultural meaning;
自我、他者与身份焦虑——论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及其文化意义
6)  learning method of Chinese language
语文学法
补充资料:法语文学
法语文学
法语文学

法语文学(littérature française)是指用法语写成的文学,有时特指法国人用法语写成的文学,也可以指法国文学。

现代法国人的起源非常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构成,其中罗曼人所占比重最大。法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语的一种现代形式。那些古罗马的拉丁语天才尽管早已作古,却似乎始终左右着法语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古罗马人对秩序和理性的热爱、对极端状况的竭力避免等特征被后来的法国人所继承。然而这些特征在法语文学中的体现却并不明显。尽管法国通常是新的文艺运动的发源地,但这无法改变法国人思维保守的事实。

法国人历来非常严肃的看待美学问题;一部法国文学史,便是学习文学发展脉络的最好教材。由于法语文学拥有悠久和丰富的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语言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通常认为其占据了西方文学发展的核心位置。

有时法国人自视为高卢人的后裔,继承了所谓的“高卢精神”,追求轻松愉悦的欢乐,喜欢嘲讽别人,从不严肃的思考生命和生活的相关问题。实际上,在所有法语文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高卢精神”的影子。然而,法语文学有一个非常基本的特征却经常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绝大多数最伟大的法语作家的作品中“高卢精神”体现得并不显著。

如此简单的概括显然不可能将复杂的法语文学的特征解释清楚。对于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讲英语的人而言,以表述明白、表意准确和风格高雅为特征的法语散文似乎在形式上要优于法语诗歌。然而法国人却会竭力反驳这一点。在他们眼中,法语诗歌独特的韵律感是旁观者永远也无法充分领略的,其魅力绝不亚于声名远播的法语散文。对法国人而言,法语诗歌的独特性根植于法国文明的传统,并且也切合法国人的品味。

最早的法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作者不明的《罗兰之歌》便是法国最早的史诗。形式相似的史诗还包括英格兰的《贝奥武夫》、日耳曼人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这些史诗多半歌颂伟大的君主。比如《罗兰之歌》便是歌颂著名的法兰西国王查理曼大帝(742年-814年)的。此外,中世纪法国还盛行骑士传奇,这些传奇无不歌颂骑士精神,弘扬典雅的爱情。这一时期的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十二世纪的克里蒂安·德·特鲁瓦,他是法国中世纪最著名的叙事诗人。此外,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行其道的行吟诗也多半以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爱情为主题,这些行吟诗多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却矫饰造作,文学价值不高。直到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才出现了第一位真正的伟大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永(1431年-1465年)。

中世纪的法语散文文体在历史和编年史中最为常见,然而这类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却是从十二世纪起出现的“奥卡西恩和妮克蕾蒂”系列故事。

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戏剧也起源于中世纪的宗教剧,但很久以后这两种文艺样式成了势如水火的敌人。最早的戏剧只是对宗教仪式的简单剧情化,最常见的是关于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传说。然而当这些戏剧的表演地点从教堂内转移到公众场合,并由法语代替了原始的拉丁语,法国戏剧的发展便开始沿着一条和罗马基督教风格完全迥异的道路前行了。那些语言幽默、形式粗糙,具备现实主义风格的滑稽剧大行其道。在这种滑稽剧,以及同时盛行的讽刺寓言以及短篇叙事诗等讽刺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高卢精神”的影子。

法语并不是法国境内唯一的文学语言。中世纪时期法国境内形成一些方言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都发展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比如盎格鲁-诺曼语文学和普罗旺斯语文学。这些方言写成的文学一直独立发展到了18世纪,却终于在日益强大的法语文学中逐渐黯淡下来,几近消失。19世纪曾经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方言文学复兴运动,涌现出诸如菲利布里奇等用普罗旺斯语写作的杰出作家。这场运动对法语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间接促成了诺曼语文学的一场短期的繁荣。用普罗旺斯方言写作的诗人弗雷德里克·弥斯特拉尔(1830年-1914年)于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代以后,布列塔尼语文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讲这种语言的人口越来越少。1925年,罗帕尔兹·厄蒙创立了一本名为“gwalam”的期刊,领导了为期19年的布列塔尼语复兴运动,旨在提升布列塔尼语在法国和国际上的地位。布列塔尼语作家们积极创作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并将很多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布列塔尼方言。这场运动第一次使得布列塔尼语这种濒危的小语种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声誉。

此外,一战前后的法国境内,瓦龙语、加泰罗尼亚语等方言的文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