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史界革命
1)  revolution in historical circle
史界革命
1.
Among them, he responded to the revolution in historical circle that was led by Liang Qi-chao,and he also made solid but valid quest in "peop.
其中,就有他对梁启超倡导的“史界革命”的回应,并在“民史”方面进行了切实而有效的探索,在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中有重要影响。
2)  revolutionary history
革命史
1.
Narrative Style Evolution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Theme TV Series in China and the Esthetic Trend Analysis;
我国革命史题材电视剧叙事风格嬗变与审美趋向探析
3)  Revolutionary-historicize
革命史化
4)  revolutionary history view
革命史观
5)  revolutionary history
革命历史
1.
It explores how this literary type embodies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history, how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history influences it in turn.
本文主要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具体作品的解读和时代政治思潮的分析中展开对1949~1966年革命历史文学题材的论述,探究这类文学样式是如何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又是如何影响这类文学样式的,而在这种密切的联系中,1949~1966年革命历史文学如何为新生政权提供了合法性论证,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中国革命历史谱系的过程。
6)  the revolutionary epic
革命史诗
补充资料: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

    中国清代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3人。1896~1897年间,他们开始试作“新诗”,多用经典语、新名词。谭嗣同等人力图开辟诗歌语言的新源泉,表现资产阶级新思想,有其积极可取的一面。但是,他们实际上使诗歌的语言源泉更为狭窄,写出来的作品又完全不顾诗歌的艺术要求,既脱离传统,又脱离群众,很快就丧失了生命力。代表作是谭氏的《金陵听说法》。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宣传,推进文学改良,诗界革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上开辟专栏,发表谭嗣同、唐才常、康有为、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夏曾佑等人的作品,又自撰《饮冰室诗话》,阐发理论观点,大力表扬黄遵宪等新派诗人,诗界革命于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后期诗界革命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对早期的形式主义倾向有所纠正,此期歌词和民间歌谣创作得到发展,黄遵宪的《军歌》是其中名篇。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随着改良派政治上的堕落,诗界革命的旗帜逐渐收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政治上对立,他们中部分人接受过诗界革命影响,但是,不愿意明确地以诗界革命相号召,有的人则企图“别创一宗”,于是,诗界革命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