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u Boshu
楚帛书
1.
On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 and my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yths in Part Ⅰ of Chu Boshu;
楚帛书甲篇的神话构成、性质及其神话学意义
2) Chuboshu tuxiɑng
楚帛书图像
3) Chubohua
楚帛画
4) Chu Bamboo Slips
楚系简帛
6) The Chu silk manuscript
楚帛書
1.
The Chu silk manuscript was unearthed in September 1942 in a Warring States Chu Tomb of Hunan Changsha, and it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fter it’s unearthed.
楚帛書現世后即引起廣泛關注,近70年來國內外相關著述層出不窮。
补充资料:楚帛书
战国时楚人文字资料。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盗掘出土。帛书又名缯书,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期,但实物则以子弹库出土的为最早。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发掘了这座墓葬,判明其年代在战国中晚期之间。帛书摹本最早见于1944年蔡季襄的《晚周缯书考证》。原件现为美国私人收藏。
帛书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计 900余字,字体是楚国文字;图像则为彩绘,先用细笔勾勒,再填以彩色,至今仍较鲜明。帛书中部有文字两大段,书写方向相反,一段8行,另一段13行。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形,其形状奇异,有三首、鸟身、珥蛇等,运笔细腻,各神像旁题记神名,并附文字一段。在帛书四角又有植物枝叶图像。(见彩图)
关于帛书的内容和性质,学者见解不一。有人指出8行一段中提到"天棓"(一种彗星)、"侧匿"(月初而月见东方)等天象灾异。13行一段中,已考出有伏羲、炎帝、祝融、共工等名,有学者认为其中还有女娲、帝侈、禹、契等名,并涉及四时、昼夜形成的神话。四周12神名,已考定与《尔雅·释天》12月名相合,所附文字系记12个月的宜忌。从这些方面看,帛书可能是战国时代数术性质的佚书。
帛书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计 900余字,字体是楚国文字;图像则为彩绘,先用细笔勾勒,再填以彩色,至今仍较鲜明。帛书中部有文字两大段,书写方向相反,一段8行,另一段13行。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形,其形状奇异,有三首、鸟身、珥蛇等,运笔细腻,各神像旁题记神名,并附文字一段。在帛书四角又有植物枝叶图像。(见彩图)
关于帛书的内容和性质,学者见解不一。有人指出8行一段中提到"天棓"(一种彗星)、"侧匿"(月初而月见东方)等天象灾异。13行一段中,已考出有伏羲、炎帝、祝融、共工等名,有学者认为其中还有女娲、帝侈、禹、契等名,并涉及四时、昼夜形成的神话。四周12神名,已考定与《尔雅·释天》12月名相合,所附文字系记12个月的宜忌。从这些方面看,帛书可能是战国时代数术性质的佚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