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帛书地图
1)  silk books and maps
帛书地图
2)  Ancient Maps on Silk from a Han Tomb at Mawangdui
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
3)  Chuboshu tuxiɑng
楚帛书图像
4)  silk manuscript
帛书
1.
, Impartiality) of silk manuscript, discriminates and analyzes it in detail.
承接前文,本文系对《衷》篇后半部分的解读,作者对这部分文字作了详细的辨析疏理,比照贯通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揭示出帛书《衷》篇丰富的易学内涵和学术价值。
5)  silk manuscripts
帛书
1.
Nine notes on the silk manuscripts similar to the Yi zhuan;
《易传》类帛书零札九则
6)  Silk Book
帛书
1.
Silk Book Yi Zhuan says that criminal act is caused by the avarice arising from selfadvantage, while accomplishment in ethics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bind the avarice.
帛书《易传》认为 ,犯罪行为是由利己心产生的贪欲引发的 ,而约束贪欲的有效途径是道德修养。
补充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
      西汉初绘制在缣帛上的古地图。共 2幅。1973年发现于湖南省长沙马王堆 3号西汉墓,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图之一。该地图与其他帛书折叠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的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盖漆匣内,出土时已经断裂破碎为若干帛片。在采取了一系列修复措施之后,将帛片一一揭开,并按顺序拍摄照片,根据照片拼接复原。复原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图折叠方式所形成的帛片排列次序,与帛片揭开时照相编号的次序一致;②参照文献资料记载,有些县级地名可以确定其大致位置;③表示河流、山脉、道路以及其他线划符号连续衔接;④各层帛片上渗印的痕迹处于互相对称的位置;⑤地图四边有用针线缝起的折边痕迹,中间有两幅帛拼连的痕迹。两幅地图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都没有标注图名、图例、绘制年代和比例尺,根据内容暂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
  
  《地形图》  经复原的图幅为边长96厘米的正方形。所绘范围,相当于今湖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广东省北部,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及九嶷山邻近地区,比例约在十七万分之一至十九万分之一之间。
  
  据考订,所绘主区为西汉诸侯国之一的长沙国南部。地图比较详细而且突出地表示了水系,用粗细均匀变化的线条绘出大小河流30余条,有的在河口处标注了名称,如营水、舂水、深水、泠水、庸水、罗水、垒水、临水、参水等。山脉用闭合曲线加绘晕线表示走向,使复杂地形脉络清楚,九嶷山一带用鱼鳞状图形表示峰峦起伏的特征,并有9个柱状符号,旁注"帝舜"2字。居民点有80余处,县级居民点 8处,用矩形符号表示。乡里用圆圈符号表示,大小不等。地名写在矩形或圆圈符号之内,8 个县城的名称分别为:桂阳、南平、观阳、泠道、桃阳、舂陵、营浦、龁道。
  
  《驻军图》  经复原为长98厘米,宽78厘米的长方形。以田青、红、黑 3种颜色绘制,图幅左侧及上方分别注有东、南两个方位。主区大致在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潇水流域,所表示的是《地形图》的局部地区,比例约为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左右。但两幅地图画法不同,内容互有出入,风格、字体、使用的符号也不一致。
  
  《驻军图》侧重在居民点和兵力部署上,属于专用地图。河流用田青色绘制,河名注在源头。往北流的主流为大深水,支流有条水、湛水、孑水、满水、陯水、蒥水、智水、如水、资水;往南流的有袍水、廷水、蕃水,与地形图名称不同。山脉用单线象征性地绘成山字形,并加装饰,近似图案化的方法,有留山、昭山、蛇山、居向山等 9 处标出山名。图幅中央有三角形城堡,内注"莠道"字样。图上共有 9支军队的驻地,用黑红两色双线勾框表示,分别注明为"周都尉军"、"徐都尉军"、"司马得军" 等。四周防区界线用红色标绘,居民点除了标志地名以外,还旁注户数及迁并情况。图幅右侧帛片破损比较严重,尚未完全拼复。
  
  除上述两幅地图之外,还有一幅图,上部绘有墓茔和墓圹,下部为城垣及宗庙建筑,应属于《周礼·春官》记载的"辨其兆域而为之图"一类的陵寝建筑图,尚未整理发表,暂定名为《园寝图》。
  
  

参考书目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文物出版社,北京,1977。
   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地图集》,文物出版社,北京,198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