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课程纲要
1)  curriculum outline
课程纲要
2)  new curriculum compendium
新课程纲要
1.
A survey of student s recognition of the subject posi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under the conceptions in the new curriculum compendium;
课程纲要理念下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主体地位认识的调查
3)  course syllabus
课程大纲
1.
In the business-demand-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capability criteria are the basis for course development, while course syllabuses are implementing plan based on the demands from learners.
在以行业需求为先导的职业教育中,能力标准是课程开发的依据,课程大纲则是根据学习者需求而制定的课程实施计划 这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课程大纲在两个课程体系中的性质、作用上有着本质的区
2.
The thesis intends to integra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to company English training and propose a 12-unit-course syllabus, which develops traine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s well as language competence.
本文在第二章第四部分介绍了第三章课程大纲设计中提及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
4)  macroskeleton [ˌmækrəu'skelitən]
宏程序纲要
5)  course requirement
课程要求
6)  course requirements
课程要求
1.
New Course Requirements and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ls;
新课程要求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改革
2.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challenges facing instructors and learners pos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and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本文就外语教学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外语教学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外语教学论的中国特色、《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的关系、信息技术的挑战等作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外语教学论发展的几点反思。
补充资料:《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The National Program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rom 1956 to 1967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TheNational Program of Agrieulture De-veloPment from 1956 to 196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动员农民和各方面的力量,在发展和完善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制订的长期规划。制订过程1955年下半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为迎接并推进当时预期即将来临的农业生产高潮,毛泽东在1955年n月间,先后同部分省、自治区党委书记,就全国农业发展问题共同商定了《十七条》。随后,在毛泽东主持下,将《十七条》扩充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于1956年1月23日提交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后公布:195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基本通过了修改与补充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并决定将修订草案分发到全国农村讨论。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草案)》,委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再作必要的修改。1960年4月10日经全国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此纲要而奋斗。 墓本内容纲要除序言外,正文共均条,故习称《四十条纲要》。序言阐明了农业的重要性,指出农业合作化给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道路,弛润司这个纲要是在中国第一个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为着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以便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农民以及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奋斗纲领。正文的主要内容有:①巩固农业合作化制度。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所有的农业合作社巩固起来,使大多数合作社赶上或者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②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产量。从1956年起,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分别达到下列水平: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斤。简称为“四、五、八指标”。这是纲要的基本点。棉花亩产(皮棉)由1955年全国平均的35斤,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下,积极发展纺织原料、油料、糖料、茶叶、烤烟、果类、药材、蔬菜等。③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