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家作用
1)  Chinese writer
中国作家
1.
Home notion and Chinese writer’s creating;
家园意识与中国作家的创作
2)  British writer
英国作家
1.
As for the writing of India, there exit some complicated and intricate historical relations between colonial literature and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Orientalist attitude of British writers and Indian-British writers.
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文学在书写东方印度主题方面,存在一些复杂微妙的历史联系,存在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东方"话语,这与一些英国作家和印裔英国作家的东方主义心态有关。
3)  American writer
美国作家
1.
Death and nature that Chinese and American writers describe;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海明威与中国作家张承志、陈村 ,力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为我们解开死亡之谜。
4)  Chinese writers
中国作家
1.
Loveless Love──Study of moral concept of Chinese writers;
无爱之爱——中国作家性爱道德观研究
2.
In China some intellecturals including Chinese writers,have betrayed their social background thoroughly in ideology and also affected in literature creation nowadays.
当前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中国作家在精神上出现了彻底背叛其社会出身的问题 ,这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3.
By observing the creation of the Chinese writer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overlook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century, we, in this article, state the searches for the sense of literary present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eveloping such searches in the 21st century.
以 2 0世纪中国作家的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 ,纵观近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形式发展变化 ,论述 2 0世纪中国作家的形式感追求、小说创作实践、文学表现形式在新世纪的发展可能性 ,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特点与得失 ,以及作家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走过的漫漫历
5)  national credit
国家信用
1.
On behave of the interest of depositor,this article involves,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credit assurance and deposit insurance as well as the quotation of some international practices,some practical practices,some practical proposals to the structure-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of China.
存款保险立足于保护存款人利益 ,作者在对国家信用担保和存款保险作利弊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6)  National Utility
国家效用
补充资料: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1950年成立。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文化部共同领导。当时称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为主任委员,沙可夫、李伯钊、何其芳、黄药眠、田间、康濯、陈企霞等12人任委员。第一期学习班招收学员53人,要求学员"经两年学习研究,能提高一定的政治及业务水平,掌握毛泽东文艺方向进行创作,两年内希望每个研究员尽可能写出一部能出版的作品"。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外文学史,文艺理论,作家作品研究,文艺批评等。授课时间约占学生学习的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时间留给学员创作实习。两年学习期间,学员还分别到农村工矿、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体验生活,事后创作发表了一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工人出版社为此专门编辑出版了一套《收获文艺丛书》。研究所于1952年秋招收研究生24人,多数成员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走上文艺报刊编辑工作岗位。1953年秋第二期学习班又招收学员43人,新增设了"文学概论"、"语法修辞"、"中共党史"、"世界近代史"等课程。1954年 2月改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受文化部和作家协会领导。前后共举办学习班4期,1958年停办。
  
  1980年文学讲习所恢复,根据新形势的需要,确定目标是培养文学新生力量,壮大文学队伍,繁荣文学创作。第一期小说创作班学员主要是一些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作家,1981年举办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1982年举办了编辑、评论班。1984年起,改名鲁迅文学院,向正规的高等院校过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