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课
1)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古典文学
1.
Through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and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we can find that every kind of literature form in every period can affect garden in different aspects.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回溯与再现,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时期的每一种文学形式都对园林在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
Lu Xun s views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re embedded with heroic sharpness and uniqueness, which is the reflection of his own heroic characteristics: defiance with individuality, decidedly revenge, and solitary sacrifice, etc.
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观照,具有鲜明、独特的英雄气质。
3.
His great contribution is that he is one of the first to put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n a position equal.
宇文教授的卓越贡献是首次让中国古典文学处于与西方经典并置的地位,同时这部选集也成为英语世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权威选本,为西方大学东亚系和汉语言文学系指定参考书目。
2)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中国古典文学
1.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2.
The tragic spirit, the spiritual clu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serves as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悲剧精神是贯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神主线,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
3)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
中国古典文学
4)  Chinese Classics
中国古典学
5)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文学鉴赏
1.
The enlightenment of Gestalt theory on the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格式塔”理论对文学鉴赏的启示
2.
There exist many methods of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which are both harmonous and different.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鉴赏教学原理、方法的探究作出了历史性的推进,但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解决。
3.
And we also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明确语文的内涵,重视文学鉴赏。
6)  Literary appreciation
文学鉴赏
1.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The literary appreciation ability gives expression to one s comprehensive quality,personality and creativity.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The article tries to elaborate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n applying literary appreciation to the teaching and studying of psychology,and expound on how to apply it.
文学鉴赏与心理学是两门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学科。
补充资料:马来古典文学
      产生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加里曼丹等马来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在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把它看作是本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它可分为两大类: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民间口头文学源远流长,产生的年代已无从查考。咒语大概属最早的诗歌形式。后来的谚语、 格言、 谜语等已具备一定的格律和韵律,但真正成为马来诗歌传统形式的则是四行体的板顿诗。最早的散文形式是古老的神话传说,而流传最广、最受人民喜爱的是以一只聪明的小鹿为主角的、表现抑强扶弱思想的动物故事。另外,象《卡托大伯》、《勃拉朗大叔》、《倒楣的小阿訇》等这类谐谑故事在民间也颇为流行。后来又出现一种说唱文学,传下不少民间故事,如《马林·德曼传》、《欧姆特的故事》等,有人把《穷人传》也归入这一类。有不少民间故事显然受到印度、阿拉伯和波斯民间文学的影响。
  
  从出土的7世纪的碑文来看,早在室利佛逝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古马来文字,而在亚齐地区发现的1380年的国王墓碑上则已记有古马来诗文。这说明那时早已有书面文学,但在16世纪以前极少有成文作品传世。伊斯兰教约于13世纪下半叶开始传入。从14世纪至17世纪,苏门答腊北部和马来半岛南部相继建立巴赛王朝、马六甲王朝和亚齐王朝等伊斯兰王国,先后成为马来古典文学的中心。当时马来书面文学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写的作品,一是本民族的创作。
  
  最早传入的外国文学是印度的梵文文学,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五卷书》等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马来古典文学中著名的 《室利·罗摩传》、《伟大的般度族传》、《桑·波马传》等都是取材于印度史诗的故事。伊斯兰教传入后,有关先知们的故事开始流行,其中著名的有《阿米尔·哈姆扎传》、《穆罕默德·阿里·哈纳菲亚传》以及《伊斯坎达·朱卡那因传》等。后来,从阿拉伯、波斯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奇改写的作品, 如《聪明的鹦鹉》、 《巴赫迪尔传》、《阿布·那哇斯传》等也广为流行。马来古典文学作品中许多著名的传奇故事和叙事诗则取材于爪哇古典文学的班基故事。
  
  马来民族创作的作品大多出于宫廷,最初以写帝王传记和王朝历史为主,但多属杜撰,目的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最早的作品是《巴赛王列传》,写于15世纪中叶,以后别的王朝也相继效法,如《亚齐王列传》、《布吉斯王谱》等都属这类作品。以王朝历史为题材的作品最著名的是《马来由史话》(1612~1615)。它记述马六甲王朝的兴衰,其中有不少荒诞的神话传说,但也记载了不少宫廷内幕,对了解和研究马来王朝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誉为马来古典文学的典范。宫廷文学在17世纪的亚齐王朝最盛,亚齐苏丹伊斯坎达·穆达爱好文学,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著名文人,他曾命他们模仿波斯的某些作品撰写有关君臣之道等伦理道德以及宗教哲理、历史文化等内容相当广泛的讽喻诗,其中以布哈利写的《众王冠》(1603)和努鲁丁写的《御苑》(1638)较为著名。在伊斯兰文学的影响下,一种名为"希卡雅特"的传奇小说在马来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帝王列传等,往往把神话和历史揉合在一起,浪漫主义色彩甚浓。其中脍炙人口者为《杭·杜亚传》,写马来民族的传奇人物杭·杜亚为马六甲王朝和本民族立下的丰功伟绩,被认为是最有民族特色的长篇名著。在诗歌方面,伊斯兰文学的影响同样显著,一种名为"沙依尔"的叙事长诗一直是马来古典诗歌的主要诗体。早期著名诗人有哈姆扎·凡苏里,他是16世纪下半叶伊斯兰教神秘派诗人,他的诗宗教色彩浓重,使用许多阿拉伯语汇,玄奥费解。叙事长诗一般以神话传说、宫廷故事、民间传奇等为内容,以善恶报应、歌颂爱情等为主题,如《庚·丹普罕》、《贝达沙丽》、《猫头鹰之歌》等均属这类作品;但也有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如《希莫布》,对历史上有名的"红溪事件"作了颇为详细的描述。它们的作者大多不详,可能出自民间创作。马来古典文学的发展非常缓慢,几世纪来,形式和内容、体裁和题材几乎一成不变。直至19世纪阿卜杜拉·宾·阿卜杜卡迪·门希的《阿卜杜拉传》(1843)问世,才打破那种陈陈相因的状况。阿卜杜拉所处的时代是马来亚从封建社会转变为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他兼有马来旧文化传统和西方新文化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不时可以看到他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崇拜和对本民族封建贵族的鄙弃,并往往站在殖民统治者一边对封建贵族的愚顽腐败加以抨击和嘲讽。阿卜杜拉的作品大部分是传记和游记,他对马来文学的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采用写实的方法,以接近生活的语言直接描写现实生活,打破了脱离现实的传奇小说的俗套,因此有人尊他为马来新文学的先驱。但就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而言,他仍应属旧文学的范畴,他只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真正的新文学是在他逝世后半个多世纪才诞生。
  
  
  
  
  
  

参考书目
   M.G.Emeis, Bunga Rampai Melaju Kuno, Indonesia,1949.
   C. Hooykaas, Perintis Sastera, Indonesia,1951.
   Zuber Usman, Kesusasteraan Lama Indonesia, Indonesia,196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