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假设思维
1)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假设思维
1.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wer of causal attribution over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with the reason of choic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utcome of event.
考察了归因这一外力对假设思维的影响。
2.
Oversea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reschoolers performance on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task and theory of mind task (the unexpected location task, the unexpected content task and the decepted task).
国外已有的研究证明儿童在假设思维任务上的表现与在心理理论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欺骗任务)上的表现有显著相关。
2)  reluctance-to-think account
思维惰性假设
1.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ed the three assumptions about why the disjunction effect occurs, which are the reason-based account, the reluctance-to-think account and the equate-to-differentiate model.
对分离效应的解释主要有基于理由的假设、思维惰性假设和齐当别模型。
3)  The hypothesis of agent thinking
主体思维的假设
4)  imaginary thinking
假想思维
5)  design thought
设计思维
1.
It is the key of the furniture design thought to control these design elements systemically.
家具设计的结果是由材料、造型、色彩等表实元素与形式美、文化等表意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有机整体,对这些主要设计元素的系统性把握是家具设计思维的关键。
2.
The function of building model of pro/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designer s design thoughts,which 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o.
Pro/E的造型建模功能 ,影响设计师的“设计思维”,Pro/E建模在“设计思维”中的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 ,Pro/E建模在“设计思维”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作
3.
This paper integrates"Design methodology"teaching;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thought once more.
设计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形象思维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理念。
6)  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维
1.
The development of art design is briefly analysed and then static design, dynamic design, desig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esign thinking and design means, design laws and standards, design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work and cooperation of mass organizations are discussed in a general sense.
以前瞻性的视角,对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对未来的静态设计、动态设计、设计与环保、设计思维与设计手段、设计法规、设计专业分工与群体化合作等作了宏观论述,对未来的艺术设计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2.
The cre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has possess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for only dozens of years.
"认知学"的提出和创立,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它在设计思维过程中却逐步开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给人们传统的设计思考和设计观念注入了新的血液并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和分析模式,从根本上引导着设计思维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补充资料: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juedui shouru jiashe yu xiangdui shouru jiashe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即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
  绝对收入假设 或称绝对收入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在J.M.凯恩斯消费函数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这一假设有两个要点:①消费者是根据其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大部分用于消费的,绝对收入即收入的绝对量水平;②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率慢于收入增长的速率,在高收入增长时尤其如此。这一理论依据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绝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1。图中□□□=1.00的45°线是收支平衡线,45°线与消费曲线在右上的间距为负储蓄,在左下的间距为净储蓄。图中显示收入渐高时消费曲线向下倾斜,出现较多的净储蓄。
  相对收入假设 或称相对收入理论,是由J.S.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与绝对收入假设对立的一种理论。根据这一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依赖于他的现期收入,而且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及他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因此,当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相对收入)上升时,或当收入超过原来的最高收入时,消费者都会根据其收入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消费支出。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这两种行为,各类同等级的家庭因收入不同所导致的消费差距将得以缩小,并使消费与相对收入保持某种协调的比例,即:家庭消费函数随所有家庭总收入变动而成比例地向上移动。相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2。
  分歧点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相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①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②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恩斯提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吸纳这部分超量的储蓄,以避免国民经济走向停滞。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比例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梗阻。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仍持绝对收入理论观点,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更倾向于相对收入理论及其他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一般同意基本消费函数是成比例的,事实上等于抛弃了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收入及消费的若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包括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数据证实,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大致是成比例的。
   (邓乐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