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werful nation
强国家
1.
We should establish a nation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ful nation and powerful society" and started with building superior culture, transforming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nourishing social folk organizations and administering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我们应当构建一个“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并从塑造强势文化、转变政府职能与培育社会民间组织、建设法治社会等方面入手。
3) state coercion
国家强制
1.
Where is the clear line between state coercion and private autonomy in corporate law? This is a basic theoretical issue of corporate law.
在公司法中,国家强制与私法自治的界限到底该划在哪里?这是公司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4)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国家富强
1.
During the latter decade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has propell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sharp and daring breaking-through,which has brought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and shown the bright prospect of national revival.
后30年,党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创新突破,锐意进取,实现了科学发展,国家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5) small but strong country
小而强国家
1.
But,what model should be establishedThe view of“small but strong country,big and strong society”is popular.
改革的深入对中国传统的“弱社会,强国家”模式产生了冲击,旧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重塑,“小而强国家,大而强社会”关系模式被认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在构建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过程中,社团是枢纽,起了重要的作用,社团在我国发展的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6) coercive force of state
国家强制力
补充资料: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的GDP在世界上排第7位。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0502,约为1270美圆。在世界上,排在了100名以外。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虽然是个贸易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还远远称不上是贸易强国。
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呢?
一、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首先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经济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就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0年底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中国股市这个新生儿在诞生之始就呈现畸形,头重脚轻。甚至可以不客气的说,中国股市是在证券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仓促开市的。由于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力,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利用上市作为工具圈钱用于投机,而并没有用于发展实业。比如银广厦,德隆系之流。从中国证券市场开市至今十几年来,投资者根本没能从我国股市中获得哪怕一点点的投资回报,只是肥了一些庄家而已。这也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萧条,股民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幸好,2004年,政府总算行动起来了,证监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政府的干预引导下,中国股市的春天就快要到来了。我们要得只是等待。
二、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要有真正的大的公司出现。而不是中国石化,中国海运,中国移动之类的伪公司。我在这说的真正的公司,是指完全市场化,依据市场规律运作的公司。
2004年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的18家企业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中国的非公有制企业规模还比较小。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
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在今年《商业周刊》评出的世界价值最高的100个品牌中,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品牌三星、现代、LG均榜上有名。有这样一个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国际知名性的品牌也越多。在最近公布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也只有海尔和华为两家公司的身影。国际性品牌的匮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变成了世界加工厂,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厂商赚走。
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相当部分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国外技术,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许多产业领域,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一旦威胁到国外竞争对手时,他们会更多地用知识产权、专利等手段还制约我们,对中国企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
同时,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国际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垄断行业仍占主要地位等弱点。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丧失。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政府力量的惯性作用仍在持续,与世界500强在整体素质上还有明显差距。 政府应该转变角色,从主导企业发展逐步转变为引导企业发展。
三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
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呢?
一、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首先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经济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就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0年底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中国股市这个新生儿在诞生之始就呈现畸形,头重脚轻。甚至可以不客气的说,中国股市是在证券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仓促开市的。由于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力,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利用上市作为工具圈钱用于投机,而并没有用于发展实业。比如银广厦,德隆系之流。从中国证券市场开市至今十几年来,投资者根本没能从我国股市中获得哪怕一点点的投资回报,只是肥了一些庄家而已。这也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萧条,股民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幸好,2004年,政府总算行动起来了,证监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政府的干预引导下,中国股市的春天就快要到来了。我们要得只是等待。
二、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要有真正的大的公司出现。而不是中国石化,中国海运,中国移动之类的伪公司。我在这说的真正的公司,是指完全市场化,依据市场规律运作的公司。
2004年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的18家企业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中国的非公有制企业规模还比较小。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
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在今年《商业周刊》评出的世界价值最高的100个品牌中,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品牌三星、现代、LG均榜上有名。有这样一个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国际知名性的品牌也越多。在最近公布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也只有海尔和华为两家公司的身影。国际性品牌的匮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变成了世界加工厂,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厂商赚走。
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相当部分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国外技术,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许多产业领域,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一旦威胁到国外竞争对手时,他们会更多地用知识产权、专利等手段还制约我们,对中国企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
同时,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国际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垄断行业仍占主要地位等弱点。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丧失。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政府力量的惯性作用仍在持续,与世界500强在整体素质上还有明显差距。 政府应该转变角色,从主导企业发展逐步转变为引导企业发展。
三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