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清教神学思想
1)  Puritanical ideology
清教神学思想
1.
Yet there exists behind these ecological descriptions of th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a far more significant purpose: they aim at an indirect expounding of the Puritanical ideology and a spreading of the Christian creeds and Christian mythology.
早期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描写有着深远的目的:这些生态描写暗藏着对清教神学思想的论述,它们试图以描写生态自然之名来弘扬基督教教义、构建和宣传基督教神话和清教神学思想;同时,这些着眼于对新大陆赞颂的生态描写与清教神学思想相结合,积极参与美国国家意识的构建,成为日后美国国家意识的滥觞。
2)  the thought of religious and theology
宗教神学思想
3)  Puritanism [英]['pjuəritənizəm]  [美]['pjʊrətṇ,ɪzəm]
清教思想
1.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the main values of America;
清教思想对美国主要价值观的影响
2.
Puritanism On Hawthornes Works;
试论清教思想对霍桑作品的影响
4)  theology [英][θi'ɔlədʒi]  [美][θɪ'ɑlədʒɪ]
神学思想
1.
Divine Come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Inferno,the Purgatory and the Paradise-each of which emphasizes particularly on a particular theology.
《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每篇的神学思想侧重点都不同,分别为罪(本罪)与罚、罪(本罪)与赎和永生与成圣。
2.
The theology and spirituality of Taoism, as well as the Taoist philosophy, not only provided materials for the Vietnamese literature, but also shaped the though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the Vietnamese authors.
其中的神学思想为越南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仙学思想和道家哲学也对越南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方法产生了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越南古代文学。
3.
Hildegard s theology of the feminine.
本论文论述了圣希尔德加德的女性化神学思想。
5)  theological thought
神学思想
1.
This essay expounds the historicist theological thought and theme of G·Florovsky a famous Russian theologianof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on the basis of which,an objective evaluation is made of G.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著名东正教神学家弗洛罗夫斯基具有历史主义的神学思想及神学主题。
6)  teaching thought
教学思想
1.
Summary of learning reform,education for learn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thought innov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Writing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national university learn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我国高校学习改革、学习素质教育与教学思想创新30年纪要——写在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
2.
This article proposed some concrete methods and suggestion from teaching though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ode and so on, emphasized practice teaching, and we reformed the teaching mode with the network and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强调实践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补充资料: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
      指西欧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的基督教神学法律思想。在西欧中世纪,罗马教会占有极大势力,神学凌驾于一切之上,哲学、政治学、法学都隶属于神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枝,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甚至在法学家已经形成一种阶层的时候,法学还久久处于神学控制之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卷,第400页)。神学法律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也为教权高于王权的要求提供了法律上的论据。
  
  罗马帝国基督教神学家A.奥古斯丁(354~430)是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西罗马帝国末期任北非希波(今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附近)主教。他提出早期的神学法律思想,认为上帝的永恒法处于最高地位;自然法体现人的灵魂中的善良品质,但在人类犯有"原罪"后已不复存在;世俗政府及其法律是人类堕落后的产物,用以控制人类罪恶本性,维护和平以及教会权力;教会作为永恒法的捍卫者有权干预世俗政府及其法律的事务。西欧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主义哲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中世纪最系统的神学法律思想。他的思想代表了西欧封建社会和教会权力鼎盛时期的神学。与奥古斯丁早期的粗糙的神学法律思想不同,他利用和歪曲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将它和基督教神学结合起来,认为世俗政府及其法律来自人的本性,而不是"原罪"的产物,它们的作用在于谋求有德行的生活,而不仅在于控制人的罪恶本性;世俗社会中存在自然法,它体现人类由上帝所赋予的理性,是对永恒法的一种参预。
  
  随着中世纪教会法(即寺院法)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博洛尼亚僧侣格拉提安努斯(1090~1159)编纂教会法,教会法学逐步发展起来。在中世纪中后期,教会法学、教会法学家或僧侣法学家是与罗马法学、罗马法学家或世俗法学家相对称的名称。教会法学家仿照罗马法,系统地整理教皇教谕和教会的其他法律,并以《圣经》或教父词句加以论证。他们认为,自然法不仅代表理性,而且是上帝法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于任何人定法,只有教会有权对自然法进行解释。
  
  在中世纪经院主义哲学内部,又有唯名论和唯实论的分歧。唯名论是与占统治地位的唯实论相对立的、作为唯物主义最初体现的一个派别。唯名论和唯实论在哲学上的分歧,主要是前者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性的,真实存在的,先于一般概念;后者认为一般概念是第一性的,真实存在的,先于个别事物。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争论,集中在对托马斯·阿奎那所讲的自然法,亦即对理性和意志的不同估价上。唯名论者、苏格兰神学家J.邓斯·司各特斯(约1265~1308)认为:意志高于理性;上帝意志是一切法律的唯一渊源,只有一条自然法,即"爱上帝"。这种学说在"爱上帝"的形式下,贬低了阿奎那所讲的自然法,即人类作为理性生物对永恒法的参预,限制了教会通过对自然法的解释而干预世俗法律的权力。另一唯名论者、英国奥克姆的威廉(约1280~1349)更进一步认为,神的存在不是以人的理性来证明的,而是以信仰作为基础的;上帝的意志已体现在《圣经》上,因而不再有其他通过理性所发现的自然法。根据这个理论,他严格地划分了教会和世俗政府各自的权力范围。唯实论者、16世纪的神学法学家、西班牙的F.苏亚雷斯(1548~1617),反对唯名论者的法律思想,强调理性高于意志以及自然法的存在,认为法律的公布和执行固然需要通过世俗统治者的意志,但这种意志如果是不正义的,就不成其为法律,也就是说世俗法律必须服从自然法,实质上即服从教会权力。
  
  此后又产生了新教法律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神学法学家R.胡克(1553~1600)。他将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天使法和人定法。其中,人定法又分为理性法、制定法、习惯法和国际法,它们都是以理性为根据的。他对自然法的解释主要来自阿奎那的学说,并将这种自然法用来为当时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58~1603在位)作英国国教教主的权力辩护。
  
  与神学法律思想相抗衡的,有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有政治家N.马基雅维利和政治家、法学家J.博丹。马克思曾指出,马基雅维利和其后的T.霍布斯、卢梭等人,"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8页)。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积极研究、推广罗马法;马基雅维利和博丹强烈反对教会和贵族割据的权力,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要求法律的统一。神学法律思想从而逐渐趋于衰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