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genre
古代文学文体学
3) ancient literature
古代文学
1.
On Fostering Creative Abilities of Postgraduates Major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问题意识与以古还古——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断想之一
2.
Discussion on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 of ancient literature courses;
古代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3.
Works Analysis from Readers Perspective:The Inspiration from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When Reading Ancient Literature;
解读作品:读者之维度——接受美学对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启示
4)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古代文学
1.
Some Thoughts O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
Desig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古代文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3.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s of Optimized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优质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5)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代文学
1.
Intelligent Expectation and Tacit Understanding of Spirit--Comment on the understanding phenomen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China;
心灵向往与精神契合——评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知音现象
2.
Pay attention to foster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reform teaching method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锐意改革古代文学教学方法
3.
The reform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teaching is a complicated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nvolves many aspects.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
补充资料:古代希伯来文学
希伯来人是闪米特族的一支。原在两河流域游牧,公元前15、14世纪时侵入迦南,征服并同化当地居民。在腓尼基的影响下,创造了希伯来文字,开始产生文学。公元前12世纪,从地中海东部的岛上侵入一支新的强敌,腓力斯(一译非里斯提)人占据了迦南地区的几个设防城市,把迦南地区改名为"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人的土地"。希伯来人对腓力斯人的战争十分频繁艰苦,成了希伯来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同时也促进内部各部落的团结,尽快建立统一的王国。公元前11世纪时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推扫罗为第一任国王(公元前1028~公元前1013在位)。扫罗死后,由大卫继位(公元前1013~公元前 973),国势强盛,把腓力斯人赶出国境,控制了从腓尼基到埃及的商队大道,奴隶制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兴盛。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公元前973~公元前933)被称为黄金时代。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为以色列与犹太(公元前 922),互相残杀。反映在文学作品里,特别是"先知书"里,"先知"们不断揭发、控诉富人欺压穷人的现象和社会风气堕落的情况。
公元前 722年,亚述摧毁了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撒马利亚,俘虏了国王及大批臣民。以色列王国遂告灭亡。150年之后,犹太王国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并把它付之一炬,同时掳去王公贵族、军队、手工业者、建筑师和男女歌唱家等5万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是犹太人的大灾难,但在文化上却起了刺激、促进的作用。在文学上,爱国主义思想有了发展,产生了泼辣的先知文学;在宗教上完成了一神的犹太教教义和教规。这时期还编纂了他们的"圣经"──法典,吸收了一些巴比伦的神话、传说。希伯来文学有了更大的发展。
公元前 538年,巴比伦被波斯所灭。"巴比伦之囚"也随着归波斯人统治。波斯王居鲁士决定释放被囚的犹太人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在波斯统治下的100多年中,希伯来文学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 334年,马基顿的亚力山大东征,占领了西亚广大的区域。希伯来文学又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64年,罗马的庞培东征,犹太又沦为它的属国。公元70年,在抗罗战争中,重建的耶路撒冷又毁于炮火。从此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古代希伯来政治、文化的历史也从此结束。
古代希伯来文学中著名的作品,是希伯来的《圣经》。它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编纂,直至公元1世纪时完成。后基督教徒把它编为《旧约全书》和《次经全书》。
《旧约全书》共39卷,编纂的体例是分为经律、历史、诗文、先知 4部分(犹太教圣经原算24卷,分为经律、先知、圣著 3部分,史书放在先知部分内。他们把12小先知算一卷,《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算一卷,《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等书的上、下卷都算一卷)。
经书即《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部分成书最早,公元前 444年就被确定为圣经。内容有最早的歌谣,如《拉麦之歌》、《掘井歌》;有创造天地、乐园禁果、洪水方舟等神话和亚伯拉罕、以扫、雅各、约瑟、摩西等人的传说。《创世记》中有很多神话传说,尤以约瑟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出埃及记》是一部英雄史诗,叙述摩西组织以色列族人逃脱埃及人的奴役,在沙漠中流徙的情景。《利未记》和《民数记》写旷野中苦斗的生活。《申命记》写摩西在约旦河东岸向民众演讲,宣布神的法纪。《申命记》是五经中成书最晚的一卷(约公元前 6世纪),从中可以看出希伯来散文的修辞技巧。
历史书计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等10卷,是以色列-犹太国的兴亡史。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 600至公元前 300年之间。《约书亚记》写渡河征服迦南的经过。《士师记》是"士师时代"与强邻战斗的英雄史传。《撒母耳记》上、下两卷写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写扫罗和大卫两个开国元勋的事迹。《列王记》上、下两卷写大卫以后列王的故事,对所罗门时代的繁华,描写十分详细。《历代志》是后出的希伯来民族的通史,强调了爱国主义思想。《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是复国重建时期领导人物的传记。这些史书中有许多部分显示了希伯来散文的特色:简洁、生动,既有史实,又有传说故事和诗歌插曲。
先知书是希伯来文学中的一束奇葩。先知们在社会面临危机之际,大声疾呼,发表政论或诗歌作品以斥责富人的残暴、官僚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堕落,富有不怕牺牲的殉道精神。马克思所说的"旧约全书中的语言、热情和幻想"就是指先知书的特点。如阿摩司在以色列国灭亡之前30年所写《阿摩司书》,警告有亡国的危险;耶利米也因直言谏诤而多次监禁,后见君臣大批被囚而作著名的《哀歌》。《哈巴谷书》写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凶暴而贪得无厌,斥责强国蹂躏弱小。《以赛亚书》谴责社会风气的堕落,又给苦难中的人民以希望。
《旧约》中的诗文部分以诗歌、小说为主,也有戏曲、牧歌。《诗篇》是抒情诗集,收 150篇诗,多数是合乐的。相传为大卫所写,其实不是一人之作,有些是几百年后"巴比伦之囚"的悲歌。《雅歌》是抒情的牧歌,公元前 2世纪时的作品,在《旧约全书》中是最晚出的,受希腊牧歌的影响,并且没有宗教的情味。希伯来的哲学诗集被称为"智慧书",其中《箴言》一书集民间谚语之大成;《传道书》中则以优美的文笔反映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约伯记》是一出雄大的哲学剧曲,探讨好人为什么受苦的问题,反对当时流行的现世报应说。《耶利米哀歌》5首,哀亡国之痛,作自我忏悔,含有复国新生的希望。此外,先知书中的《以赛亚书》、《以利米书》、《何西亚书》、《阿摩司书》、《哈巴谷书》、《弥迦书》等,都是用诗歌的形式写成;经、史类的书中也载有不少诗歌。
希伯来的小说产生较晚,公元前4世纪初才有第1部小说《路得记》,取材于 700年前士师时代的故事,反映复国时期的生活。写一个异族女子路得和本族农民波阿斯相恋成亲。反对当时的领导人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狭隘的民族思想。《约拿书》作于公元前300年左右,主题也是反对狭隘的民族思想。《以斯帖记》作于公元前 168至公元前165年间,写两个希伯来人在波斯朝廷中为本民族进行斗争的故事,用以鼓励希伯来人反抗叙利亚塞琉古王朝的残酷迫害。与此同时出现的《但以理书》,用想象中的幻境,借历史上亡国之君艰难复国的故事,以激励处于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希伯来人的斗争。恩格斯指出这部小说的作者通过但以理之口说出"关于波斯、马其顿的世界统治的兴衰和罗马的世界统治开始的预言",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接受最后关于以色列人会克服一切苦难,终将胜利的预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2卷54页)。
《次经》或译《经外经》,14卷,写作年代较晚,未能编入希伯来《圣经》;但在基督教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中包括了这些作品,拉丁文译本是从希腊文本转译的,所以天主教《圣经》中也包含《次经》。《次经》各卷的原文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两种。《以斯特拉》上下卷、《犹滴传》、 《便西拉智训》、 《苏撒娜的历史》、《巴录书》的上半卷、《耶利米书信》和《玛喀比传》上卷等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其余的《所罗门智训》、《以斯帖补篇》、《但以理补篇》、《巴录书》下半、《玛拿西祷文》和《玛喀比传》下卷等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多比传》据说原文是希伯来文, 已散佚,只存希腊文本。《犹滴传》写女英雄巧杀敌将的故事。《苏撒娜的历史》揭露贪赃枉法的审判官,赞扬富有正义感而勇敢机智的青年法官。《玛喀比传》写苦难深重的民族获得独立的故事;它的上、下两卷用两种不同语文写成,内容近似,而繁简各异。《所罗门智训》是哲学文集,深受希腊斯多葛派思想的影响,为守旧的希伯来人所不喜爱,而文字则颇美丽。《以斯特拉》下卷属于"启示文学"。自《但以理书》问世以后,在公元前后 125年内,未经采录在《次经》中而流传的启示文学作品有《以诺书》、《巴录启示录》、《彼得启示录》、《摩西升天》、《所罗门诗篇》、《以赛亚升天》等所谓"伪经"。
古希伯来文学作品反映了氏族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生活。除少数外,都充斥着一神的犹太教思想,并富于民族思想和爱国主义的色彩。
参考书目
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上海,1947。
R.G.Moulton, The Literary Study of The Bible.
L.I.Feuer and A.Eisenberg,Jewish Literature Since the Bible. Cincinnati, 1941.
公元前 722年,亚述摧毁了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撒马利亚,俘虏了国王及大批臣民。以色列王国遂告灭亡。150年之后,犹太王国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并把它付之一炬,同时掳去王公贵族、军队、手工业者、建筑师和男女歌唱家等5万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是犹太人的大灾难,但在文化上却起了刺激、促进的作用。在文学上,爱国主义思想有了发展,产生了泼辣的先知文学;在宗教上完成了一神的犹太教教义和教规。这时期还编纂了他们的"圣经"──法典,吸收了一些巴比伦的神话、传说。希伯来文学有了更大的发展。
公元前 538年,巴比伦被波斯所灭。"巴比伦之囚"也随着归波斯人统治。波斯王居鲁士决定释放被囚的犹太人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在波斯统治下的100多年中,希伯来文学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 334年,马基顿的亚力山大东征,占领了西亚广大的区域。希伯来文学又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64年,罗马的庞培东征,犹太又沦为它的属国。公元70年,在抗罗战争中,重建的耶路撒冷又毁于炮火。从此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古代希伯来政治、文化的历史也从此结束。
古代希伯来文学中著名的作品,是希伯来的《圣经》。它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编纂,直至公元1世纪时完成。后基督教徒把它编为《旧约全书》和《次经全书》。
《旧约全书》共39卷,编纂的体例是分为经律、历史、诗文、先知 4部分(犹太教圣经原算24卷,分为经律、先知、圣著 3部分,史书放在先知部分内。他们把12小先知算一卷,《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算一卷,《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等书的上、下卷都算一卷)。
经书即《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部分成书最早,公元前 444年就被确定为圣经。内容有最早的歌谣,如《拉麦之歌》、《掘井歌》;有创造天地、乐园禁果、洪水方舟等神话和亚伯拉罕、以扫、雅各、约瑟、摩西等人的传说。《创世记》中有很多神话传说,尤以约瑟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出埃及记》是一部英雄史诗,叙述摩西组织以色列族人逃脱埃及人的奴役,在沙漠中流徙的情景。《利未记》和《民数记》写旷野中苦斗的生活。《申命记》写摩西在约旦河东岸向民众演讲,宣布神的法纪。《申命记》是五经中成书最晚的一卷(约公元前 6世纪),从中可以看出希伯来散文的修辞技巧。
历史书计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等10卷,是以色列-犹太国的兴亡史。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 600至公元前 300年之间。《约书亚记》写渡河征服迦南的经过。《士师记》是"士师时代"与强邻战斗的英雄史传。《撒母耳记》上、下两卷写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写扫罗和大卫两个开国元勋的事迹。《列王记》上、下两卷写大卫以后列王的故事,对所罗门时代的繁华,描写十分详细。《历代志》是后出的希伯来民族的通史,强调了爱国主义思想。《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是复国重建时期领导人物的传记。这些史书中有许多部分显示了希伯来散文的特色:简洁、生动,既有史实,又有传说故事和诗歌插曲。
先知书是希伯来文学中的一束奇葩。先知们在社会面临危机之际,大声疾呼,发表政论或诗歌作品以斥责富人的残暴、官僚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堕落,富有不怕牺牲的殉道精神。马克思所说的"旧约全书中的语言、热情和幻想"就是指先知书的特点。如阿摩司在以色列国灭亡之前30年所写《阿摩司书》,警告有亡国的危险;耶利米也因直言谏诤而多次监禁,后见君臣大批被囚而作著名的《哀歌》。《哈巴谷书》写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凶暴而贪得无厌,斥责强国蹂躏弱小。《以赛亚书》谴责社会风气的堕落,又给苦难中的人民以希望。
《旧约》中的诗文部分以诗歌、小说为主,也有戏曲、牧歌。《诗篇》是抒情诗集,收 150篇诗,多数是合乐的。相传为大卫所写,其实不是一人之作,有些是几百年后"巴比伦之囚"的悲歌。《雅歌》是抒情的牧歌,公元前 2世纪时的作品,在《旧约全书》中是最晚出的,受希腊牧歌的影响,并且没有宗教的情味。希伯来的哲学诗集被称为"智慧书",其中《箴言》一书集民间谚语之大成;《传道书》中则以优美的文笔反映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约伯记》是一出雄大的哲学剧曲,探讨好人为什么受苦的问题,反对当时流行的现世报应说。《耶利米哀歌》5首,哀亡国之痛,作自我忏悔,含有复国新生的希望。此外,先知书中的《以赛亚书》、《以利米书》、《何西亚书》、《阿摩司书》、《哈巴谷书》、《弥迦书》等,都是用诗歌的形式写成;经、史类的书中也载有不少诗歌。
希伯来的小说产生较晚,公元前4世纪初才有第1部小说《路得记》,取材于 700年前士师时代的故事,反映复国时期的生活。写一个异族女子路得和本族农民波阿斯相恋成亲。反对当时的领导人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狭隘的民族思想。《约拿书》作于公元前300年左右,主题也是反对狭隘的民族思想。《以斯帖记》作于公元前 168至公元前165年间,写两个希伯来人在波斯朝廷中为本民族进行斗争的故事,用以鼓励希伯来人反抗叙利亚塞琉古王朝的残酷迫害。与此同时出现的《但以理书》,用想象中的幻境,借历史上亡国之君艰难复国的故事,以激励处于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希伯来人的斗争。恩格斯指出这部小说的作者通过但以理之口说出"关于波斯、马其顿的世界统治的兴衰和罗马的世界统治开始的预言",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接受最后关于以色列人会克服一切苦难,终将胜利的预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2卷54页)。
《次经》或译《经外经》,14卷,写作年代较晚,未能编入希伯来《圣经》;但在基督教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中包括了这些作品,拉丁文译本是从希腊文本转译的,所以天主教《圣经》中也包含《次经》。《次经》各卷的原文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两种。《以斯特拉》上下卷、《犹滴传》、 《便西拉智训》、 《苏撒娜的历史》、《巴录书》的上半卷、《耶利米书信》和《玛喀比传》上卷等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其余的《所罗门智训》、《以斯帖补篇》、《但以理补篇》、《巴录书》下半、《玛拿西祷文》和《玛喀比传》下卷等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多比传》据说原文是希伯来文, 已散佚,只存希腊文本。《犹滴传》写女英雄巧杀敌将的故事。《苏撒娜的历史》揭露贪赃枉法的审判官,赞扬富有正义感而勇敢机智的青年法官。《玛喀比传》写苦难深重的民族获得独立的故事;它的上、下两卷用两种不同语文写成,内容近似,而繁简各异。《所罗门智训》是哲学文集,深受希腊斯多葛派思想的影响,为守旧的希伯来人所不喜爱,而文字则颇美丽。《以斯特拉》下卷属于"启示文学"。自《但以理书》问世以后,在公元前后 125年内,未经采录在《次经》中而流传的启示文学作品有《以诺书》、《巴录启示录》、《彼得启示录》、《摩西升天》、《所罗门诗篇》、《以赛亚升天》等所谓"伪经"。
古希伯来文学作品反映了氏族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生活。除少数外,都充斥着一神的犹太教思想,并富于民族思想和爱国主义的色彩。
参考书目
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上海,1947。
R.G.Moulton, The Literary Study of The Bible.
L.I.Feuer and A.Eisenberg,Jewish Literature Since the Bible. Cincinnati, 194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