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调整内外政策
1)  adjust domestic and abroad policy
调整内外政策
2)  Adjustment of foreign capital policies
外资政策调整
3)  policy adjustment
政策调整
1.
Enterprise income tax policy adjustment and its influence;
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2.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 resources: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policy adjustment;
企业家资源发展:环境改善与政策调整
4)  adjustment of policy
政策调整
5)  policy readjustment
政策调整
6)  adjust a policy
调整政策
补充资料:内外均衡论与政策配合说


内外均衡论与政策配合说


【内外均衡论与政策配合说】吸收分析法用以阐述如何采用政策搭配以同时达到一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内部均衡是指实现一个较高的总需求与就业水平,这个水平避免了带来难以承受的通货膨胀压力。过去常把这一概念说成是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后来,在1958年出现了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替代的关系,这导致内部均衡的概念重新解释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一个最优点。在10年后,出现了E.费尔普斯和M·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长期内仅有自然失业率能够维持下去,在通货膨胀预期很高时,人们必须接受相当水平的失业率以避免通货膨胀加速或缓和通货膨胀,因为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已上移到更高的水平。这样,内部均衡或多或少地成为与自然失业率意义相同的概念了。较为公认的内部均衡的定义是,伴随着谨慎控制的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处于平衡时的状态。根据J.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外部均衡就是非贸易商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不均衡意味着贸易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因而一国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竟争力rp*/p’太BB借求过翻 图3一20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给,也就是总吸收超过意收入。为了研究一个国家需要选择何种政策以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吸收分析法采用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W·D索尔特和T.斯旺相互独立提出的图示(见图3一20)。 图3一20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或吸收水平,纵轴表示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认为它与实际汇率rP*/P相一致(其中:为汇率,p和p‘分别为国内外物价水平)。内部均衡曲线IB的主要特征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理由是,随着吸收的减少,国际竞争力甲‘/p将增强,反之,吸收的增加会导致国际竞争力rp*/p的下降。在内部均衡曲线的左方存在着需求不足或者失业;在内部均衡曲线的右方,即IB曲线的右方,存在着需求过剩。外部均衡曲线阳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其位置的确定与下列事实有关:假设吸收因政策变化而增加,根据乘数分析吸收增加将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为了保持外部均衡,必须改变支出的构成,使其有利于国内产品,亦即使货币贬值来抵消吸收的增加。外部均衡曲线因之向上倾斜,逆差位于邓曲线的右方,顺差位于其左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