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革命政治文化
1)  the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culture
革命政治文化
2)  political revolution
政治革命
1.
While Marx and Engles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 simultaneous realization” of the proletarian socialist revolution,they thought that one state could first gain victory of the proletariat political revolution,in other words,the proletariat within a state could first take over the power and then start socialist revolution; Under the.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即一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 ,并开始社会主义变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即一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变革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 ,但同时认为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2.
From the viewpoint of development within last 500 years, there have been such recycling phenomena in this period: enlightenment→ political revolution→ scientifical revolution→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revolution→enlightenment.
50 0年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如下的周期循环 :思想启蒙→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至今已经历了三次循环 ,每次循环都把社会推向新的阶段 ,都发生思想中心、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世界强国的转移。
3.
The criterion of Skocpol s distinction of " political revolutions" from "social revolutions" is whether they involve "peasant revolts", and that the purpose of a revolution is to "establish a state".
该书认为在法、俄、中三国革命中,对外战争失败导致革命;区别“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标准是有没有农民造反,革命的目的是“创建国家”。
3)  revolutionary politics
革命政治
1.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volution plus love" creation model in "seventeen years litera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x may reveal the relation of China s traditional politics and power in the existence and background of modern revolutionary narration and explore the use of power discourse and the unspoken rules of the coincidence of revolutionary politics and sexy politics.
从性别角度对"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进行解读,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性政治权力关系在现代革命叙事的存在和背景原因,并且可以探究文本中强权话语的运用及其革命政治与性政治重合的潜规则。
4)  political culture transformation
政治文化变革
5)  political revolutionary viewpoint
政治革命观
6)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革命
1.
A Discussion on the Reasons for Lenin s Thoughts of Cultural Revolution;
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提出的原因探析
2.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Revolution"-On Raymond Williams' Literary Criticism;
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
3.
Study 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New-democratic Cultural Revolution;
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
补充资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
      在推翻波旁王朝、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过程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政治思想。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通过法律形式确认了启蒙运动宣扬的政治思想原则,设计并实验了各种政治方案。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宣布法律是公意的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91年宪法和1793年宪法申明主权属于国民,它不可分割、不可剥夺、不可转让。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法律成果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在法国的统治。但是,革命愈深入,第三等级内部各种矛盾日益表现为激烈的阶级和党派斗争。在政治思想上,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各种政治要求,经历了激烈的交锋。在革命的各个阶段,资产阶级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每个派别又总是比前一个更为激进。
  
  立宪派的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建立了以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为首的立宪派统治。E.-J.西哀士在《什么是第三等级?》中宣称:第三等级是一切,而贵族等级只是加在国民身上的负担。他呼吁第三等级单独集会,组成国民议会。他的政治主张表达了大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政治权力归资产阶级,但不废除君主政体。面对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工人罢工浪潮以及政治俱乐部的兴起,大资产阶级停步了。A.-P.-J.-M.巴纳夫在议会讲演中说:革命已经实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认了公民平等和政治平等,再前进一步,就是有害的和有罪的行为,就会破坏王权和所有权,革命无疑应该结束了。
  
  
  
  吉伦特派的政治思想  革命的第二阶段是吉伦特派统治。当时法国面临着国外封建反动势力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保皇党复辟的威胁。吉伦特派在人民的推动下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了共和国,保卫了革命的法国,但是他们惧怕人民的激烈行动,在打倒王政后便要求停止革命。J.-P.布里索和M.-J.-A.-N.de孔多塞认为革命再深入就会产生危险,就会威胁财产和富有者的优越地位。
  
  雅各宾派的政治思想  革命的第三阶段把小资产阶级党派雅各宾派推到了前列。雅各宾派的领袖和政治理论代表是M.F.M.I.de罗伯斯比尔。他是J.-J.卢梭思想的忠诚实践者和革命策略家。在革命过程中,他提出了广泛的民主主义纲领;主张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赋予广大穷苦人民以普选权;反对经济自由主义,认为人的首要权利是生存权,所有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安全、自由、生存和财产。为了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他坚持人民是主权者,政府要服从法律。他放弃了卢梭的小国论,主张把法兰西共和国划分为若干个区,由人民行使主权;各省有权审查全国的立法文件或政府文件;全国立法议会由全体国民的代表召集。为了防止政府官吏变质,他提出缩短公职人员的任期,取消兼职,权力分散,使立法和行政领导分开,人民控制舆论,官吏定期报告工作,建立专门的人民法庭审判或罢免渎职官吏等措施。雅各宾派的政治理论代表还有J.-P.马拉和L.-A.L.de圣茹斯特等人。马拉是卢梭思想的热情宣传者。圣茹斯特在热月政变前草拟过建立民主制国家的计划。1793年宪法集中反映了雅各宾派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想。但是小资产阶级仍然不能超越私有制的界限,他们镇压忿进派和阿贝尔派,脱离了广大城市贫民与无产者,最终遭到失败。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 F.-N.巴贝夫的政治思想,鼓舞了热月政变之后的平等派运动。他谴责法国社会上少数富人与多数穷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极端对立,指出法兰西共和国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统治劳动群众的工具,法律规定的权利对于劳动者不过是一纸空文。他主张继富人的革命之后开始一场深刻的人民革命,改变财产关系,建立公有制的、以国民公社为基层单位的共和国。巴贝夫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比前人更富有现实的革命精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