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matic theory
论元理论
1.
Based on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languages as the prerequisite,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NP-de-VP" phrases in Chinese are similar to the v-ing-phrases in English and uses Chomsky s X-bar theory and the thematic theory to reveal their inner structures.
文章对汉语关于“NP的VP”这类短语的争论进行了回顾,并以人类语言的共性为前提提出假设:“NP的VP”短语的结构与英语中动名词短语的结构一致;然后运用乔姆斯基的X-阶标理论(X-bar Theory)和论元理论(θ-Theory)对其进行分析,揭示其内部结构特点。
2) argument
论元
1.
Their argument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the argument structure of motion verbs and of KPV-Construction; Their theta-structure is influenced mainly throw the result-compl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sult-complement makes intransitive verbs to transitive and causes transitive verbs to change their choice of theta-objects.
德语结果句式和汉语动补结果句式是在运动域动词语义基础上延伸的一种特殊结构,其论元结构与运动域动词句式和KPV句式的论元结构相似;其题元结构主要受结果补语的影响:结果补语的引入可以使非及物动词及物化,使及物动词改变其对原有题元宾语的语义选择,这种现象是θ-理论在语义上外延的结果。
2.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 One Internal Argument Hypothesis”, and then proposes, based onsome new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the “Double Internal Argument Hypothesis”: all the existential verbsare unaccusatives with two internal arguments—one is Theme, and the other Location.
本文分析了存现谓语动词“单内论元假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内论元假设”:作为一类特殊的非宾格动词,存现动词具有两个内论元,其一为受事论元,其二为处所论元。
3) argument structure
论元结构
1.
The discourse pragmatics of argument structure in Chinese procedural discourse;
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
2.
This paper samples 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 to analyze the semantic features,argument structures and transitivity of the five most common mental verbs in spoken English("want","know","mean","think"and"see"),with the aim of laying bare their commonest argument structures in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运用功能语法理论,调查统计英国国家语料库中口语最常见的五个心理动词在日常对话中的使用情况,旨在揭示其语义特征,论元搭配和及物性特征,归纳其论元结构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4) argument identification
论元识别
1.
According to the headwords of the constituents,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argument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语义角色标注中论元识别的结果对论元分类任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 argument combination
论元组合
6) argument realization
论元表达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心理学的方法论和理论问题》
苏联心理学家 Β.Ф.洛莫夫探讨心理学的系统观点问题的理论著作。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书分7章:心理科学的现状及其一般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系统观点;心理学中的反映范畴;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心理学中的交往问题;心理学中的个性问题;人的心理的决定关系中的社会的东西和生物的东西。作者指出,当前心理学发展的现状是急速分化,亟需整合;人处于多种系统(社会系统、生物系统、物理系统)的定义点上,人的存在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人的心理处于不同序列的关系中,因而人的心理就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运用系统观点,才能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才能实现心理学的整合。作者还提出了在心理学中实现系统观点的6个原则:①要从心理所涉及的不同水平方面进行考察;②心理是多测度的,要进行多测度的分析;③心理是多层次结构,要进行层次分析;④要考虑到心理特性的多序列性;⑤要在发展中进行考察;⑥对心理现象的决定关系不能作直线式理解,要考虑到它的多水平、多侧度性质,也即系统的决定关系。随后,作者从他的系统观点出发以主要篇幅分析了心理学的一些根本性范畴:反映活动、交往、个性、人的心理中的社会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
洛莫夫是60年代末以来苏联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他生于1927年,1989年逝世。1963年获列宁格勒大学心理科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教授、心理学系主任。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7)和苏联科学院通信院士(1976)。曾任苏联心理学会主席(1968~1983),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76,1984),苏联科学院人的综合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他早年从事工程心理学研究;自1972年任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以后,致力于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他的系统观点是贯串该研究所全部研究工作的主导思想,在苏联心理学界有很大影响,也反映了当前苏联心理学在基本理论思想方面的最新进展。
洛莫夫是60年代末以来苏联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他生于1927年,1989年逝世。1963年获列宁格勒大学心理科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教授、心理学系主任。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7)和苏联科学院通信院士(1976)。曾任苏联心理学会主席(1968~1983),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76,1984),苏联科学院人的综合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他早年从事工程心理学研究;自1972年任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以后,致力于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他的系统观点是贯串该研究所全部研究工作的主导思想,在苏联心理学界有很大影响,也反映了当前苏联心理学在基本理论思想方面的最新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