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imitive voice
原初之音
1.
According Taoists and Heidegger, language is the beginning of primitive voice to the truth of the world, and all expressions of the words originate from the rhythms and melody of the reciproc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spirit and things.
在道家和海德格尔那里,语言是世界真理原初之音的发生之处,一切语言表达都源自心物之间往返交流原初的节奏和旋律。
2) A Study on Loneliness of Qu Yuan
屈原之孤独初探
3)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Na-Tone
纳音原理初探
5)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代宗之初
6) the beginning of Xiao Liang
萧梁之初
1.
My writing of the Textaul Research of the Written Time of Carving a Dragon at the Core of Literature,which will be published as the sixth edition of Rearch of Carving a Dragon at the Core of Literature,has improved the exact written time of this book to be in the Southen Qi,but at the beginning of Xiao Liang by using ten evidences.
拟刊于《文心雕龙研究》第六辑的拙文《〈文心雕龙〉撰成年代综考》,用十个证据考证该书的撰成年代不是“南齐之世”,而是萧梁之初。
补充资料:欢音 苦音
中国西北及陕西省关中地区戏曲和民间音乐中普遍应用的音乐术语。由两种不同的音阶与调式所形成,作为表现感情气质变化的技法之一。在秦腔称为欢音、苦音,或花音、哭音,眉户称硬调、软调,碗碗腔称花音子、苦音子,四川弹戏称甜皮、苦皮,或甜品、苦品。
欢音的曲调为徵调式,其旋律常用音为sol、la、do,re 、mi五音,一般用以表现愉快、明朗、活泼、矫健等情绪。苦音的情况较为复杂,虽仍以徵音为其曲调主音,但旋律常用音则为 sol、si、do、re、fa五音,因而色彩大异。对此,国内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苦音仍属徵调式,因其si音在实际运用时,习惯上略低于本律,故属于一种特殊的音阶结构的徵调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从实际效果看,苦音又具有 sol商调式的因素。苦音在情感气质上,有伤感、晦暗、悲愁、哀怨等感觉。有时,因低于本律的si音在旋律中甚为活跃,实际已起着宫音作用,已暂时移宫到下方大二度的调上,而构成sol羽调式。这种移宫换调的方法,在古代称为"以闰为宫"(闰即降si音)。这种七声音阶的移宫法,古代又称为"改柱换调"(柱即今日琵琶的"相")。近代学者有人认为,它与隋唐时代从西域传来的"燕乐"有密切关系,虽与汉族音乐逐步融合,却仍保留了"燕乐"的某些因素。
苦音与欢音均可独立运用,也可互相作大段转换,以适应不同感情的表现。这种技巧,在同州梆子、蒲州梆子、阿宫腔、弦板腔、线腔、老腔、陕北道情、青海平弦、青海花儿、甘肃河西曲子......均有所见,各剧种、曲种的音乐基本材料和音调虽不同,其技巧手法却相同。
以陕西眉户的"月调"为例,可看出在音乐材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欢音与苦音的变异。
此外,粤剧的"乙反"及潮剧的"轻三六"、"重三六"、"活三五",与欢音、苦音的性质基本相同。
欢音的曲调为徵调式,其旋律常用音为sol、la、do,re 、mi五音,一般用以表现愉快、明朗、活泼、矫健等情绪。苦音的情况较为复杂,虽仍以徵音为其曲调主音,但旋律常用音则为 sol、si、do、re、fa五音,因而色彩大异。对此,国内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苦音仍属徵调式,因其si音在实际运用时,习惯上略低于本律,故属于一种特殊的音阶结构的徵调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从实际效果看,苦音又具有 sol商调式的因素。苦音在情感气质上,有伤感、晦暗、悲愁、哀怨等感觉。有时,因低于本律的si音在旋律中甚为活跃,实际已起着宫音作用,已暂时移宫到下方大二度的调上,而构成sol羽调式。这种移宫换调的方法,在古代称为"以闰为宫"(闰即降si音)。这种七声音阶的移宫法,古代又称为"改柱换调"(柱即今日琵琶的"相")。近代学者有人认为,它与隋唐时代从西域传来的"燕乐"有密切关系,虽与汉族音乐逐步融合,却仍保留了"燕乐"的某些因素。
苦音与欢音均可独立运用,也可互相作大段转换,以适应不同感情的表现。这种技巧,在同州梆子、蒲州梆子、阿宫腔、弦板腔、线腔、老腔、陕北道情、青海平弦、青海花儿、甘肃河西曲子......均有所见,各剧种、曲种的音乐基本材料和音调虽不同,其技巧手法却相同。
以陕西眉户的"月调"为例,可看出在音乐材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欢音与苦音的变异。
此外,粤剧的"乙反"及潮剧的"轻三六"、"重三六"、"活三五",与欢音、苦音的性质基本相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