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Origin of the Kunming Nationality
昆明族源流考释
3) Tracing the Origin of the Liao Ethnic Group
僚族源流考释
4) Investig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s of wet
"湿"义源流考释
5) Textual Research on Tang Genealogy
唐氏宗谱源流考释
6) the origins of buddhism
《释氏源流》
补充资料:《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清代金石学著作。方浚益撰。浚益字谦受,安徽定远人,熟于书史。书中著录商周金文、陶文拓本共1382器,皆据原拓本勾摹石印,摹写精善。
全书共三十卷,体例略仿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每器首刊摹本,后附释文、考证。卷首附《彝器说》三篇:上篇考器,中篇考文,下篇考藏。分别考订古人解释器形的错误和确当;文字书势的衍变;以及汉晋以来发现、收藏古铜器的一些传闻、掌故。该书考释翔实,于地理、官制、人物和文字通假尤能详征博引,并多校正《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书之失。方氏于同治八年(1869)开始搜集拓本,作释文、考证,光绪十七年(1891)重订目录,光绪二十年编录清稿。光绪二十五年方氏卒,虽经31年而书未完成。1928年,由其从孙方燕年整理原稿,并补编目录三卷。书前有燕年识语,浚益目录及前后记,最后有方燕庚校记。此即1935年涵芬楼影印本。此书印行后,容庚曾以马衡所藏《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草稿》(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对印本,发现缺佚甚多。先后经方燕年、容庚校订、整理,共增益351器,存稿未印。合前印本应共为1733器。1925年容庚曾抄得《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目录》一册,后有跋,即印本的目录后记。印本、草稿本、目录,三者很不一致,知此书增删不止一次。
全书共三十卷,体例略仿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每器首刊摹本,后附释文、考证。卷首附《彝器说》三篇:上篇考器,中篇考文,下篇考藏。分别考订古人解释器形的错误和确当;文字书势的衍变;以及汉晋以来发现、收藏古铜器的一些传闻、掌故。该书考释翔实,于地理、官制、人物和文字通假尤能详征博引,并多校正《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书之失。方氏于同治八年(1869)开始搜集拓本,作释文、考证,光绪十七年(1891)重订目录,光绪二十年编录清稿。光绪二十五年方氏卒,虽经31年而书未完成。1928年,由其从孙方燕年整理原稿,并补编目录三卷。书前有燕年识语,浚益目录及前后记,最后有方燕庚校记。此即1935年涵芬楼影印本。此书印行后,容庚曾以马衡所藏《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草稿》(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对印本,发现缺佚甚多。先后经方燕年、容庚校订、整理,共增益351器,存稿未印。合前印本应共为1733器。1925年容庚曾抄得《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目录》一册,后有跋,即印本的目录后记。印本、草稿本、目录,三者很不一致,知此书增删不止一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