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ography of Bo Yi
《伯夷列传》
1.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Immortality in Biography of Bo Yi;
《伯夷列传》中的公正理念和永恒理念
2) Biography of the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西南夷列传
1.
The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Nationality and the Superb Art of Narrative:On Biography of the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in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进步民族史观与高超叙事艺术的整合——评《史记·西南夷列传》
3) Bo Yi
伯夷
1.
A Discussion on Reason for Bo Yi s "No Eating of Zhou Millet";
伯夷“义不食周粟”原因探析
2.
Si Ma-qian choose Bo Yi for the first biography with narration and discussion .
司马迁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作伯夷传第一,但全篇内容却以议为主,与其它篇章迥异,史料的馈乏当为一个原因,但问题在于有比伯夷更早而同样也为让德的人,但司马迁为什么单为他列传,其原因当为明褒而谙刺,彰显自己为目的。
4) Boyi
伯夷
1.
The key of Shou-yang-shan-fu lies in criticizing Boyi and Shuqi.
阮籍《首阳山赋》的关键在于批评伯夷、叔齐的二段文字,文章根据有关史料及阮籍相关作品,认为这段文字表面上是批评伯夷、叔齐,实际上是阮籍表达强烈的悲愤和深刻的自责。
6) Krebs,Hans
克列伯斯
补充资料:西南夷
秦汉时代对居住在蜀郡西北、西南,即今四川成都西北、西南,云南、贵州两省及广西西部广大地区诸少数族的总称。主要有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白马等。其中,夜郎、滇、邛都等皆盘发于顶,耕田,有邑聚;巂、昆明等皆编发为辫,随畜迁移;而徙、筰都、冉等则兼营农牧。西南夷近蜀,双方商贾早就相互往来。西南夷输出筰马、僰僮、旄牛及金、银、铜、象牙等,输入绢、铁、盐、竹、枸酱等。
楚顷襄王时,楚将庄曾平定滇池地区,于该处称王。秦灭楚后,曾在西南夷广大地区修筑道路,设官置吏。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 135),遣唐蒙使夜郎,招抚夜郎侯多同,在其地置犍为郡。接着又命司马相如招抚邛、筰,在其地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后因欲专力在北方对付匈奴,一度放弃了耗费巨大的对西南夷的经营。元狩元年(前 122),张骞自大夏归国,建议重开西南夷路,以通身毒。武帝派出的使者虽得滇王之助,但均被昆明夷阻留,未能成功。南越反,武帝欲自犍为郡发南夷兵,南夷不从。遂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夷,在其地置牂柯郡(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夜郎侯迎降 ,武帝封他为夜郎王。于是西南诸夷皆争求内属。武帝以邛都为越巂郡(今四川西昌地区,云南丽江、楚雄北部),以筰都为沈黎郡(今四川汉源一带),以冉为汶山郡(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区一带),以白马为武都郡(今甘肃武都一带)。元封二年(前 109),汉又出兵伐滇,滇降,以其地为益州郡(今云南晋宁晋城);同时赐滇王王印,使治其部族。
西汉末,夜郎王兴与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伐,汉遣使调解,兴等不从。成帝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陈立杀兴,夜郎国灭。
王莽时,益州郡夷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越巂、姑复等地的夷人亦起兵,莽遣将率兵十余万往击,连年不克。
东汉光武帝即位后,西南夷地区再次划入汉的版图。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又设益州西部属国,管理不韦(今云南施甸)、巂唐(今云南保山)等地的哀牢族和云南(今云南祥云)、楪榆(今云南大理)、比苏(今云南云龙、兰坪)、邪龙(今云南巍山、漾濞)四县的昆明族。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族人内附,明帝在其地置哀牢(今云南腾冲、龙陵、德宏州)、博南(今云南永平)两县,合益州西部属国所领六县为永昌郡,哀牢的土著君长被封为哀牢王,在太守辖下统领其部落。
两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的郡县称"初郡"或"边郡"。郡县既任命太守、县令、长吏,又封部族土著君长为王、侯、邑长,实行"土"、"流"两重统治。太守、令、长等"流官"赋敛烦苛,又不能与王、侯、邑长等"土官"和睦相处,因而西南夷地区不断发生反抗事件,有时酿成较大规模的战争。如昭帝始元元年(前86)益州郡的廉头、姑缯,牂柯郡的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的反抗;王莽时期町、益州和越巂诸部族的反抗;光武建武十八至二十一年(42~45)中,姑复、楪榆、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的反抗;章帝建初元年至二年(76~77)哀牢夷的反抗;安帝元初四至六年(117~119)洱海地区诸部落的反抗;灵帝熹平五年(176)益州诸部落的反抗等等。另一方面,西南夷在汉族的影响下,文化水平和生产力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郡县制在西南夷地区的推行,诸部族大小土长被封为王、侯、邑长,使之大小统属,加强了政治上递相隶属的关系,改变了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有利于中央王朝的管辖和治理,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楚顷襄王时,楚将庄曾平定滇池地区,于该处称王。秦灭楚后,曾在西南夷广大地区修筑道路,设官置吏。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 135),遣唐蒙使夜郎,招抚夜郎侯多同,在其地置犍为郡。接着又命司马相如招抚邛、筰,在其地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后因欲专力在北方对付匈奴,一度放弃了耗费巨大的对西南夷的经营。元狩元年(前 122),张骞自大夏归国,建议重开西南夷路,以通身毒。武帝派出的使者虽得滇王之助,但均被昆明夷阻留,未能成功。南越反,武帝欲自犍为郡发南夷兵,南夷不从。遂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夷,在其地置牂柯郡(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夜郎侯迎降 ,武帝封他为夜郎王。于是西南诸夷皆争求内属。武帝以邛都为越巂郡(今四川西昌地区,云南丽江、楚雄北部),以筰都为沈黎郡(今四川汉源一带),以冉为汶山郡(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区一带),以白马为武都郡(今甘肃武都一带)。元封二年(前 109),汉又出兵伐滇,滇降,以其地为益州郡(今云南晋宁晋城);同时赐滇王王印,使治其部族。
西汉末,夜郎王兴与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伐,汉遣使调解,兴等不从。成帝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陈立杀兴,夜郎国灭。
王莽时,益州郡夷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越巂、姑复等地的夷人亦起兵,莽遣将率兵十余万往击,连年不克。
东汉光武帝即位后,西南夷地区再次划入汉的版图。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又设益州西部属国,管理不韦(今云南施甸)、巂唐(今云南保山)等地的哀牢族和云南(今云南祥云)、楪榆(今云南大理)、比苏(今云南云龙、兰坪)、邪龙(今云南巍山、漾濞)四县的昆明族。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族人内附,明帝在其地置哀牢(今云南腾冲、龙陵、德宏州)、博南(今云南永平)两县,合益州西部属国所领六县为永昌郡,哀牢的土著君长被封为哀牢王,在太守辖下统领其部落。
两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的郡县称"初郡"或"边郡"。郡县既任命太守、县令、长吏,又封部族土著君长为王、侯、邑长,实行"土"、"流"两重统治。太守、令、长等"流官"赋敛烦苛,又不能与王、侯、邑长等"土官"和睦相处,因而西南夷地区不断发生反抗事件,有时酿成较大规模的战争。如昭帝始元元年(前86)益州郡的廉头、姑缯,牂柯郡的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的反抗;王莽时期町、益州和越巂诸部族的反抗;光武建武十八至二十一年(42~45)中,姑复、楪榆、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的反抗;章帝建初元年至二年(76~77)哀牢夷的反抗;安帝元初四至六年(117~119)洱海地区诸部落的反抗;灵帝熹平五年(176)益州诸部落的反抗等等。另一方面,西南夷在汉族的影响下,文化水平和生产力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郡县制在西南夷地区的推行,诸部族大小土长被封为王、侯、邑长,使之大小统属,加强了政治上递相隶属的关系,改变了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有利于中央王朝的管辖和治理,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