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i Cheng
祁承
1.
Song Xi Shi Anis a history book edited by Qi Cheng(1563 1628), a writerin the Ming Dynasty.
祁承编修的《宋西事案》是惟一一部明朝人编修的传世汉文西夏史籍,该书的编修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书序中有“违碍”之语,在清朝被禁毁。
2) Qi Chengran
祁承
1.
The article narrates the process of book collection of private book-collector Qi Chengra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discusses hi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in differentiation, classification, cataloging, and protection of book collection.
该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的藏书历程 ,重点分析了祁氏在藏书鉴别、藏书分类、藏书著录、藏书保护等方面的理论贡
4) Qiyang opera's inherited system
祁剧传承
5) Qilian
祁连
1.
Green aventurine deposit and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Qilian,Qinghai;
青海省祁连绿东陵玉石矿及地质特征
2.
The butterfly diversity of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in Qilian, Qinghai Province;
青海祁连地区不同生境类型蝶类多样性研究
3.
Soil microbe were determined in different vegetable type soil of Qilian forest region.
通过对祁连林区几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测定,表明土壤中细菌数量远远大于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土层垂直分布是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
6) Qimem black tea
祁红
1.
With the method of HPLC, The oxidized products and components of polyphenols in Qimem black tea which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fermentation was analyzed.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
补充资料:祁承 (1562~1628)
中国明代藏书家、目录学家。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密园老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曾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为官,后官至江西布政司参政。
祁承自青年时即开始聚书,婚后曾将妻子的嫁妆出卖,用以购书。他收集的书曾一度毁于火,但毫不气馁,仍千方百计搜求,使藏书倍增。晚年对藏书精心整理,收藏于故乡所建的澹生堂中,万历四十八年编成《澹生堂藏书目》,共著录藏书9125种,95541卷,并撰有《庚申整书小记》、《庚申整书略例四则》。
其藏书特点,一是不以宋元本为贵,而以实用为先。他收藏的府志,县志等地方文献,《今古杂剧》、《名家杂剧》等戏曲著作,都是一般藏书家不注意搜集的。二是重视抄本。他在河南十几年,共抄书2000余册,自认皆为京内藏书家所少, 极珍视之。明末战乱,祁承的藏书逐渐散佚。其中一部分为黄宗羲、吕留良等所得,大部分则流散于民间。1951~1953年,在绍兴尚发现一批祁家藏书,其中有祁承手批本《易测》、《老子全钞》、《通鉴前编》及其子祁骏佳手订的《重编澹生堂文集》等。根据公私藏书目录所载,他收藏的书至今留存者不过100余部。
祁承一生著作甚多, 见于目录者有《澹生堂集》、《澹生堂杂著》(收《藏书训约》等17种)、《澹生堂藏书目》、《澹生堂余苑》、《牧津》、《国朝征信丛录》、《诸史艺文钞》等多种。但清初他的书被视为禁书,绝大部分已亡佚。现存著作与目录学、图书馆学有关的,只有《澹生堂藏书约》(又名《澹生堂藏书训约》)、 《澹生堂藏书目》两种。
在这两部书中,祁承对图书采访鉴别,提出"审轻重"、"辨真伪"、"核名实"、"权缓急"、"别品类" 5个标准;对图书选购,提出"眼界欲宽"、"精神欲注"、"心思欲巧"、"抄校欲勤"4条规律;对图书分类,提出"因"、"益"、"互"、"通"4项原则。他要求分类时,"因"袭沿用四部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增"益"其子目,把内容涉及各类的书,"互"见于各类之中,把丛集于一书之中不同类的著作析出,归入四部的不同类中,以一书"通"四部。他编制《澹生堂藏书目》时,即体现了上述原则,把四部法加以增、删、合并,制定出一个由4部、46类、243个子类组成的比较适用的分类体系。在编目上运用"互"、"通"原则,增加了分析与互见著录。此外,他还向儿辈提出有关图书增益、递守、修补、检阅、出借、传授等方面的要求与规约。
祁承从藏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关图书采购、典藏、整理、分类、编目、阅读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其中不少仍可供当代图书馆工作参考。他所提出的分类"通"、"互"原则,已经在章学诚的互著法、别裁法以及现代图书馆目录的分析著录法、附加著录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祁承的四子祁彪佳 (1602~1646)、 孙子祁理孙(1627~1667)也以藏书闻名。祁彪佳的八求楼藏书 3万余卷,著有《明曲品》、《明剧品》。祁理孙的奕庆楼藏书4万余卷,编有《奕庆藏书楼书目》。
祁承自青年时即开始聚书,婚后曾将妻子的嫁妆出卖,用以购书。他收集的书曾一度毁于火,但毫不气馁,仍千方百计搜求,使藏书倍增。晚年对藏书精心整理,收藏于故乡所建的澹生堂中,万历四十八年编成《澹生堂藏书目》,共著录藏书9125种,95541卷,并撰有《庚申整书小记》、《庚申整书略例四则》。
其藏书特点,一是不以宋元本为贵,而以实用为先。他收藏的府志,县志等地方文献,《今古杂剧》、《名家杂剧》等戏曲著作,都是一般藏书家不注意搜集的。二是重视抄本。他在河南十几年,共抄书2000余册,自认皆为京内藏书家所少, 极珍视之。明末战乱,祁承的藏书逐渐散佚。其中一部分为黄宗羲、吕留良等所得,大部分则流散于民间。1951~1953年,在绍兴尚发现一批祁家藏书,其中有祁承手批本《易测》、《老子全钞》、《通鉴前编》及其子祁骏佳手订的《重编澹生堂文集》等。根据公私藏书目录所载,他收藏的书至今留存者不过100余部。
祁承一生著作甚多, 见于目录者有《澹生堂集》、《澹生堂杂著》(收《藏书训约》等17种)、《澹生堂藏书目》、《澹生堂余苑》、《牧津》、《国朝征信丛录》、《诸史艺文钞》等多种。但清初他的书被视为禁书,绝大部分已亡佚。现存著作与目录学、图书馆学有关的,只有《澹生堂藏书约》(又名《澹生堂藏书训约》)、 《澹生堂藏书目》两种。
在这两部书中,祁承对图书采访鉴别,提出"审轻重"、"辨真伪"、"核名实"、"权缓急"、"别品类" 5个标准;对图书选购,提出"眼界欲宽"、"精神欲注"、"心思欲巧"、"抄校欲勤"4条规律;对图书分类,提出"因"、"益"、"互"、"通"4项原则。他要求分类时,"因"袭沿用四部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增"益"其子目,把内容涉及各类的书,"互"见于各类之中,把丛集于一书之中不同类的著作析出,归入四部的不同类中,以一书"通"四部。他编制《澹生堂藏书目》时,即体现了上述原则,把四部法加以增、删、合并,制定出一个由4部、46类、243个子类组成的比较适用的分类体系。在编目上运用"互"、"通"原则,增加了分析与互见著录。此外,他还向儿辈提出有关图书增益、递守、修补、检阅、出借、传授等方面的要求与规约。
祁承从藏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关图书采购、典藏、整理、分类、编目、阅读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其中不少仍可供当代图书馆工作参考。他所提出的分类"通"、"互"原则,已经在章学诚的互著法、别裁法以及现代图书馆目录的分析著录法、附加著录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祁承的四子祁彪佳 (1602~1646)、 孙子祁理孙(1627~1667)也以藏书闻名。祁彪佳的八求楼藏书 3万余卷,著有《明曲品》、《明剧品》。祁理孙的奕庆楼藏书4万余卷,编有《奕庆藏书楼书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