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司法角度
1)  from the Angle of the Judicature
司法角度
2)  law perspective
司法视角
3)  judicial system
司法制度
1.
Minority regimes′ judicial system and its creations in Sixteen-State period;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及建树
2.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Judicial System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WTO;
WTO体制下我国司法制度研究
3.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and the Reform of Chinese Judicial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gulation of WTO;
WTO规划对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  judiciary [英][dʒu'dɪʃəri]  [美][dʒu'dɪʃɪ'ɛrɪ]
司法制度
1.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socialistic polit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s, must enhance the socialistic legal system developments; push forwar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judiciary.
因此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推进司法制度的改
2.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opening and reform, our country s judiciary has authorisim and administration character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司法制度具有“职权主义”的特点和行政化的特征,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
3.
On Judiciary of China: A Perspective of the Logic Basis of Constitution;
在现代国家,宪法集中反映了特定社会各主体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意志,司法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对其改革不应当也不可能会超越宪政的实然状态。
5)  legal system
司法制度
1.
For a long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legal system’s research , most scholars put their heart in the law made by government.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都将中国法制史的研究集中在历代中央政府制定法的典章制度等方面,醉心于“书本上的法律”体系的构造与解释,而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以及少数民族司法制度的关注不够。
2.
The effects humanism has on Chinese ancient legal system are:firstly,on cases\' trial and judgement,in order to avoid unjust,false and wrong cases,many persons\' opinions were asked for the major and serious criminal cases to form the rank by rank prudent censorship.
人本主义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案件的审理审判上,为防止法官独断造成冤假错案,很早形了对大案、要案征求多人意见、逐级审理的审慎的审判制度;(二)为防止上下级法官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很早形成了皇权控制下的检察监督制度;(三)为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自汉代形成了皇帝或上级长官直接详审罪囚、平反冤狱的录囚制度;(四)为确保司法公正、消除司法腐败,很早形成了带有明显人本主义色彩的法官回避和责任制度。
6)  judicial institution
司法制度
1.
A series of new and strict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judicial institution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entry into WTO.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司法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补充资料:《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和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
《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和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Service Abroad of Judicial and Extrajudicial Documents in Civil or Commercial Matters

   1965年11月15日订于海牙。1970年3月5日生效。截至1992年5月31日,共有缔约方29个。中国于1991年5月3日加入《公约》。《公约》共3章,31条,2个附件。第一章是司法文书。第二章是司法外文书。第三章是一般条款。附件1是向国外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的请求书和证明书表格。附件2是被送达文书概要。
   《公约》适用于民事或商事案件中向国外送达的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指定一个中央机关,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缔约国的送达请求书,并予以转递。如文书发往国中央机关认为该请求书不符合《公约》的规定,应及时通知申请者,并说明其对请求书的异议。对于符合《公约》规定的送达请求书,文书发往国只有在其认为执行请求将损害其主权或安全时才可拒绝执行,并应迅速通知申请者和说明拒绝的理由。《公约》规定的送达途径有外交途径和领事途径,如果送达目的地国不持异议,还可通过邮寄方式,或通过负责送达的官员或诉讼利害关系人的方式,或通过缔约双方议定的直接送达方式送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