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经学诠释学
1.
The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is established as the backbone of the Confucian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Chinese hermeneutics in general,thus enjoys a divine and religious status in history.
"六经"只有被历史所认同的合法化诠释者在其特定的时代所给出的权威意义,这种权威意义即是"六经"的诠释意义,而不是文本的原初意义;经学诠释学是为了传达"六经"的真理,这比还原"六经"的原初意义更为重要。
4) hermeneutic experience
诠释学经验
1.
This kind of teacher develop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hermeneutic experience,not on the viewpoint of scientific experience.
经验取向之经验观应实现科学经验观向诠释学经验观的转换,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制度的校本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教师的目的。
2.
Then he analyses three kinds of relationships of “I-thou” and points out three different hermeneutic experience.
“诠释学经验”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在《真理与方法》中,他首先通过考察三个例证,细致地分析了经验概念;然后再通过分别辨析三种类型的“我”与“你”的关系,阐明了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经验;最后指出效果历史意识是真正的诠释学经验。
5) Confucian hermeneutics
儒家经学诠释学
1.
”As the carrier of this process and the core of Confucian hermeneutics,the“Jing”with the scope of the ontology,is“the Other”of the interpreter,at the same time,the interpreter is“the Other”of the“Jing”.
作为这一过程的载体,即儒家经学诠释学的核心要素——作为本体范畴的“经”,在诠释者对经典进行阐述的过程中与诠释者互为“他者”,但同时诠释者具有“优一一先主体性”。
6) hermeneutics
[英][,hɜ:mə'nju:tɪks] [美]['hɝmə'njutɪks]
诠释学
1.
The Northern Song neo-Confucianism under the vision of hermeneutics of the Yi-ology;
易学诠释学模式下的北宋理学
2.
Researches on Several Basic Questions of the Theories of Hermeneutics;
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
3.
O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Yi jing from the angle of hermeneutics;
从诠释学的角度看《易经》的解读
补充资料: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学说。"格式塔" (Gestalt)为德语的音译,是"完形"的意思。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一般特征 "格式塔"或"完形"并不是指对象的某种完整形状,而是指知觉一件事物时感受到的有关该事物的整体形象。这一知觉整体不是诸感觉所获得的印象或信息的相加,不是象用砖砌墙那样由要素叠加而成,而是无意识的知觉活动依照自身的规律组织而成。例如音乐中的某种曲调,其完形并不是音符的相加,即使音高和速度发生变化,这个完形仍然存在。考夫卡曾以格式塔原理考察了艺术的一般特征。他指出,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独特的"完形",这种"完形"的最典型和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自身具有着种种固有的"吸引力"或"需求",它使我们作出反应并不是因为它恰好满足我们某种要求或欲望,而是它自身结构中所具有的某种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的独特性质。以一张面孔为例,如果它具有"美"的性质,便"要求"我们去赞赏它;如果它具有痛苦的表情,便"要求"我们去同情它;但当我们试图弄清究竟面孔的哪一部分发出了这种要求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哪一部分都不会发出这种"要求",因为这种"要求"是由面孔的整体结构决定的,不管它的哪一部分发生了变化,这种"要求"便会立即改变。一张仁慈的脸,假如将它的嘴角部分改动得有点下垂,其仁慈的表情便立即变为虚伪的做作,从而由使人喜爱变为使人厌恶。考夫卡指出,艺术作品就是这样一种类似面孔的完形,它有自身特有的紧凑连贯的结构。在这样一个结构之内,任何一个"部分"都"需要"其他的部分,而整体结构也有着自身特定的"需求",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饥饿的人对食物之需求的特殊的"需求",理解这种"需求",是理解艺术现象的关键。在观赏一件艺术品时,虽然我们自己的心境完全不同于艺术品自身结构所"需求"的那种心境,我们的个性也不同于艺术家的个性,但我们仍然欣赏它,认为它美,这完全是艺术品自身的"需求"所致。
用"格式塔"需求的观点解释艺术创造,便说明创造不是一种满足自我的某种欲望的活动,而是受"格式塔"本身需求的驱使和指导。不同的艺术品具有不同的客观需求,例如这幅画可能是某种性格的实现,另一幅可能是"美"(或崇高、悲)的实现。不同的"要求"又会产生不同的步骤、程式或突出点。如:有的要求突出人体的三度性,有的要求强调与周围空间的关系,有的要求突出人体的生命力而对它的三度特征却无过高要求,甚至让它以平面性的构图出现。考夫卡认为,有无能力满足自己想象出来的对象本身的需求,是区别艺术家同普通人的标志。对象本身提出的要求越高,满足它也就越困难。
审美知觉中的结构同形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指出,眼睛对外物的观看,实则是一种视觉判断。看到一个事物,意味着把握或判断该事物的整体式样,这一式样是知觉运用自身的先天组织能力把它同复杂的背景分离开的结果。而组织活动又是按照知觉的固?泄媛?"简化律"进行的。所谓简化律,就是眼睛在观看外物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将外物改造成最简单的形状的规律。各地出土的艺术品中之所以具有某些相同的简化式样,静止的式样中之所以会见到运动,平面的图案中之所以会见到空间,都无不与知觉简化律有关。凡成熟的艺术家,都能利用这种内在的简化倾向,以尽可能简约的形象去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人类感情。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的和谐、平衡、运动、有机统一都是由"视觉力"实现的。视觉力不仅能判断出某事物在整个视域中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以及在大小、亮度值和距离方面的位置,而且能将整体式样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力的作用图式。正是这种力的作用和平衡,视觉式样才具有了运动、平衡、生命力等特征。这种力的作用并不是一种幻觉,而是外部式样在大脑皮层的生理电力场内刺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
阿恩海姆还指出,眼睛观看无生命事物或抽象式样时见到的情感表现性质,不是观看者单方面从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物中的,不是什么移情作用,而是外物特有的组织结构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如果某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电力式样同某种人类情感本身具有的生理电力式样同形或同构,这种事物之式样看上去便有了人类特有的情感表现。以椭圆形为例,它本质上是一种力的轨迹,而且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达到折衷之后的结果,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柔和圆润性。这种式样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同样也是柔和圆润的,这样,它就与某种温柔的人类之情达到同形,从而具有了温柔的情感表现性质。从这一意义上讲,表现性是外部式样的固有性质,但又受到人本身的知觉倾向的制约,就象色彩、明暗也受到知觉的制约一样。
格式塔学派从心理角度对人类审美知觉的探讨,使人们对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以及某些迄今为止尚模糊的概念,如"感性认识"、"感性显现"、"直觉判断"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弱点和错误,例如,很少考虑到社会实践因素,常常混淆动物与人的界限,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等等。
一般特征 "格式塔"或"完形"并不是指对象的某种完整形状,而是指知觉一件事物时感受到的有关该事物的整体形象。这一知觉整体不是诸感觉所获得的印象或信息的相加,不是象用砖砌墙那样由要素叠加而成,而是无意识的知觉活动依照自身的规律组织而成。例如音乐中的某种曲调,其完形并不是音符的相加,即使音高和速度发生变化,这个完形仍然存在。考夫卡曾以格式塔原理考察了艺术的一般特征。他指出,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独特的"完形",这种"完形"的最典型和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自身具有着种种固有的"吸引力"或"需求",它使我们作出反应并不是因为它恰好满足我们某种要求或欲望,而是它自身结构中所具有的某种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的独特性质。以一张面孔为例,如果它具有"美"的性质,便"要求"我们去赞赏它;如果它具有痛苦的表情,便"要求"我们去同情它;但当我们试图弄清究竟面孔的哪一部分发出了这种要求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哪一部分都不会发出这种"要求",因为这种"要求"是由面孔的整体结构决定的,不管它的哪一部分发生了变化,这种"要求"便会立即改变。一张仁慈的脸,假如将它的嘴角部分改动得有点下垂,其仁慈的表情便立即变为虚伪的做作,从而由使人喜爱变为使人厌恶。考夫卡指出,艺术作品就是这样一种类似面孔的完形,它有自身特有的紧凑连贯的结构。在这样一个结构之内,任何一个"部分"都"需要"其他的部分,而整体结构也有着自身特定的"需求",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饥饿的人对食物之需求的特殊的"需求",理解这种"需求",是理解艺术现象的关键。在观赏一件艺术品时,虽然我们自己的心境完全不同于艺术品自身结构所"需求"的那种心境,我们的个性也不同于艺术家的个性,但我们仍然欣赏它,认为它美,这完全是艺术品自身的"需求"所致。
用"格式塔"需求的观点解释艺术创造,便说明创造不是一种满足自我的某种欲望的活动,而是受"格式塔"本身需求的驱使和指导。不同的艺术品具有不同的客观需求,例如这幅画可能是某种性格的实现,另一幅可能是"美"(或崇高、悲)的实现。不同的"要求"又会产生不同的步骤、程式或突出点。如:有的要求突出人体的三度性,有的要求强调与周围空间的关系,有的要求突出人体的生命力而对它的三度特征却无过高要求,甚至让它以平面性的构图出现。考夫卡认为,有无能力满足自己想象出来的对象本身的需求,是区别艺术家同普通人的标志。对象本身提出的要求越高,满足它也就越困难。
审美知觉中的结构同形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指出,眼睛对外物的观看,实则是一种视觉判断。看到一个事物,意味着把握或判断该事物的整体式样,这一式样是知觉运用自身的先天组织能力把它同复杂的背景分离开的结果。而组织活动又是按照知觉的固?泄媛?"简化律"进行的。所谓简化律,就是眼睛在观看外物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将外物改造成最简单的形状的规律。各地出土的艺术品中之所以具有某些相同的简化式样,静止的式样中之所以会见到运动,平面的图案中之所以会见到空间,都无不与知觉简化律有关。凡成熟的艺术家,都能利用这种内在的简化倾向,以尽可能简约的形象去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人类感情。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的和谐、平衡、运动、有机统一都是由"视觉力"实现的。视觉力不仅能判断出某事物在整个视域中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以及在大小、亮度值和距离方面的位置,而且能将整体式样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力的作用图式。正是这种力的作用和平衡,视觉式样才具有了运动、平衡、生命力等特征。这种力的作用并不是一种幻觉,而是外部式样在大脑皮层的生理电力场内刺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
阿恩海姆还指出,眼睛观看无生命事物或抽象式样时见到的情感表现性质,不是观看者单方面从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物中的,不是什么移情作用,而是外物特有的组织结构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如果某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电力式样同某种人类情感本身具有的生理电力式样同形或同构,这种事物之式样看上去便有了人类特有的情感表现。以椭圆形为例,它本质上是一种力的轨迹,而且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达到折衷之后的结果,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柔和圆润性。这种式样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同样也是柔和圆润的,这样,它就与某种温柔的人类之情达到同形,从而具有了温柔的情感表现性质。从这一意义上讲,表现性是外部式样的固有性质,但又受到人本身的知觉倾向的制约,就象色彩、明暗也受到知觉的制约一样。
格式塔学派从心理角度对人类审美知觉的探讨,使人们对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以及某些迄今为止尚模糊的概念,如"感性认识"、"感性显现"、"直觉判断"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弱点和错误,例如,很少考虑到社会实践因素,常常混淆动物与人的界限,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