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学校心理教育
1.
In our country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so numerous successful experience has been accumulat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ing.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atter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in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全球化浪潮使我国学校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
This article inquires into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n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本文从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 3个方面探讨了社区发展对学校心理教育的环境作用。
2)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学校心理教育
1.
Naikan therapy makes continuous self-examination by asking oneself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What have I obtained?","What have I contributed?" and "Have I troubled others?" Naikan therapy aims at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which is identical to the objectiv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内观法以其促进健康人格养成为目标与学校心理教育目标相一致;以其对生命的重视与学校心理教育中生命教育主题相呼应;以其方法的独特与青少年的身心特征相吻合;以其良好的效果提升学校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2.
This paper discussed two respect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why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was slower than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and what we should do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本文分析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创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构想。
3) schoolteache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1.
What should we,the schoolteache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do to deal with such a l.
可以说,我们是在一种缺乏人文关照的环境下成长,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养成中存在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应如何应对
4)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th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pproximately came through four developing periods: investigating and appealing phrase,experimenting and beginning phrase,exploring and developing phrase,promoting and flourishing phrase.
20余年来,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调查、呼吁期,尝试、起步期,探索、发展期,推进、繁荣期。
2.
And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后现代视野中的人文精神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3.
In order to let teaching staff and school governor have a basic cognition of fami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text discuses the target, task, principle, content, strategy and approach of fami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本文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 ,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策略和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以期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
5)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
On the livelihood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性
6)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 is both a subject and a service job,an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schooling.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服务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
补充资料: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① 以教育学的体系为依据,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法。②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并根据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确定它的理论体系,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③认为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完全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原理,说明加速人的培养的途径。④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应当着重研究学习理论,尤其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论。至于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心理卫生、个性等,除非与教育和教学直接有关者外,不应归入教育心理学,而应当归入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去。⑤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提高质量,以最好的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综合上述意见,教育心理学虽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以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所以,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或说明教育和教学的现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及其个性形成等心理规律。学生本身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同教育实践密切联系着的。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丘、荀况等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有至今还值得重视的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个性特征"等。此后,中国历代的教育思想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运用并发展了孔子和荀子的一些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在欧洲,希腊的哲学家主张通过教育追求心灵的坦率和正直,发展人的理性。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十分强调心理功能统一论,叫作理性主义。他们认为人的认识是来自理性的,教育的目的是陶冶人的乐观和美的态度。之后, 亚里士多德深信理性能指导人的行为, 理性观念能使人有较高的善行。他搜集并观察了许多生物的生理结构及其特性 , 认为心理学必须基于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从普遍到特殊、由具体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著名神学家北非希波城主教圣奥古斯丁提出人有几种心理能力(mentalfacultes),每一种心理能力都能独立发展。这些观点,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启蒙作用。
欧洲文艺复兴后,有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教育和教学中的心理问题。如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认为,儿童的发展经常涉及到教育目的,知识是通过感官接触实际而获得的;教材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心理能力因学习而增强,教师应当使学生记忆那些真有价值而又能清楚理解的东西;对于事物的教学应先分析后综合,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瑞士教育改革家J.H.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所有能力的匀称与和谐的发展是自然的。他的理论在发展中经历三个阶段:①通过心灵的官感和经验发展头脑;②通过运动发展以满足需要;③通过宗教道德的经验以发展心灵。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合理地正常化地发展;要做到这一步,教育者就必须懂得儿童心理。儿童能力的发展是通过经验的逐步分级而来的,因而他曾设想建立一门教育心理学。19世纪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极力倡导教学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并以此设计了五段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的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心理实验室,对于感觉开展了广泛的大量的实验研究。他虽然没有直接研究教育心理学,但在他的门徒中却有几人为创立教育心理学作出了贡献,如德国的E.梅伊曼、瑞士的E.克拉帕雷德、美国的G.S.霍尔、J.M.卡特尔等。特别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1908)一书,几乎囊括了今日教育心理学的全部课题。他认为一切教育都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实施。待至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扩充为《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和个性差异》三大卷(1913~1914),1914年又简编成为《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便开始成为一门公认的独立学科。
1920年以后,在欧洲大陆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领域中,一些学者相继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如德国的W.施特恩、F.E.克鲁格、K.比勒、K.科夫卡、D.卡茨、H.韦尔纳、瑞士的J.皮亚杰、苏联的Л.С.维果茨基等。同时在美国又推行法国心理学家A.比内所创的智力测验。这样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大,内容日益丰富。
当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需要迅速地提高,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则在于教育,因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积极地在发展教育事业,开发智力资源,力求迅速地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高度科学技术水平的各种专门人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因此更受到重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于人的学习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各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出现了许多学派。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者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尝试错误说,在30年代曾名噪一时。后来B.F.斯金纳竭力以操作主义更新桑代克的学习学说。但同联结说对立的认知派的理论却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认知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受意识支配的。人的学习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也不是尝试错误,而是由于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认知结构"。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研究外在条件的同时,应注重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的研究。继认知说而出现的是"自我实现说"。它认为人的学习主要的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心理学应当从人的整体出发研究个性。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个性自我实现。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师生的相互关系,并启发他们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因而教师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者,而非是信息的传授者。自我实现说,仅仅是从个人自身潜能的实现出发来理解人的学习及其各种关系,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制约的现实,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首先是把人的学习活动放在现实社会和历史发展及个人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逐步全面地完整地研究人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主动性与自我评价。研究怎样才能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德、 智、 体、美几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学知识与技术,能为人类谋幸福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们正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地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心理学的先进思想和成就,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科学体系,以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性质和社会制度不同,对于教育实施的观点和方法不完全一样,因而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上,也就各有其特点,欧美国家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一般的是研究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辅导与心理卫生、学习心理结构与模式、教育的评价和心理测量以及教师心理等。中国则根据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要求,着重研究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学习的性质、结构、模式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心理过程;各门学科的特殊心理现象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个性发展、超常、低常及特殊才能的儿童心理特点;测量与评定的心理分析;教师心理等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和其他科学一样,坚持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指导下,采用观察法、调查访问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等。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是开展实验研究,经常观察、访问、记载出现的心理现象、心理动态并进行分析,以加速认识学生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教与学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① 以教育学的体系为依据,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法。②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并根据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确定它的理论体系,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③认为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完全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原理,说明加速人的培养的途径。④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应当着重研究学习理论,尤其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论。至于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心理卫生、个性等,除非与教育和教学直接有关者外,不应归入教育心理学,而应当归入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去。⑤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提高质量,以最好的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综合上述意见,教育心理学虽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以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所以,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或说明教育和教学的现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及其个性形成等心理规律。学生本身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同教育实践密切联系着的。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丘、荀况等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有至今还值得重视的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个性特征"等。此后,中国历代的教育思想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运用并发展了孔子和荀子的一些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在欧洲,希腊的哲学家主张通过教育追求心灵的坦率和正直,发展人的理性。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十分强调心理功能统一论,叫作理性主义。他们认为人的认识是来自理性的,教育的目的是陶冶人的乐观和美的态度。之后, 亚里士多德深信理性能指导人的行为, 理性观念能使人有较高的善行。他搜集并观察了许多生物的生理结构及其特性 , 认为心理学必须基于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从普遍到特殊、由具体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著名神学家北非希波城主教圣奥古斯丁提出人有几种心理能力(mentalfacultes),每一种心理能力都能独立发展。这些观点,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启蒙作用。
欧洲文艺复兴后,有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教育和教学中的心理问题。如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认为,儿童的发展经常涉及到教育目的,知识是通过感官接触实际而获得的;教材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心理能力因学习而增强,教师应当使学生记忆那些真有价值而又能清楚理解的东西;对于事物的教学应先分析后综合,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瑞士教育改革家J.H.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所有能力的匀称与和谐的发展是自然的。他的理论在发展中经历三个阶段:①通过心灵的官感和经验发展头脑;②通过运动发展以满足需要;③通过宗教道德的经验以发展心灵。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合理地正常化地发展;要做到这一步,教育者就必须懂得儿童心理。儿童能力的发展是通过经验的逐步分级而来的,因而他曾设想建立一门教育心理学。19世纪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极力倡导教学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并以此设计了五段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的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心理实验室,对于感觉开展了广泛的大量的实验研究。他虽然没有直接研究教育心理学,但在他的门徒中却有几人为创立教育心理学作出了贡献,如德国的E.梅伊曼、瑞士的E.克拉帕雷德、美国的G.S.霍尔、J.M.卡特尔等。特别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1908)一书,几乎囊括了今日教育心理学的全部课题。他认为一切教育都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实施。待至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扩充为《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和个性差异》三大卷(1913~1914),1914年又简编成为《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便开始成为一门公认的独立学科。
1920年以后,在欧洲大陆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领域中,一些学者相继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如德国的W.施特恩、F.E.克鲁格、K.比勒、K.科夫卡、D.卡茨、H.韦尔纳、瑞士的J.皮亚杰、苏联的Л.С.维果茨基等。同时在美国又推行法国心理学家A.比内所创的智力测验。这样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大,内容日益丰富。
当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需要迅速地提高,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则在于教育,因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积极地在发展教育事业,开发智力资源,力求迅速地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高度科学技术水平的各种专门人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因此更受到重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于人的学习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各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出现了许多学派。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者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尝试错误说,在30年代曾名噪一时。后来B.F.斯金纳竭力以操作主义更新桑代克的学习学说。但同联结说对立的认知派的理论却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认知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受意识支配的。人的学习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也不是尝试错误,而是由于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认知结构"。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研究外在条件的同时,应注重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的研究。继认知说而出现的是"自我实现说"。它认为人的学习主要的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心理学应当从人的整体出发研究个性。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个性自我实现。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师生的相互关系,并启发他们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因而教师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者,而非是信息的传授者。自我实现说,仅仅是从个人自身潜能的实现出发来理解人的学习及其各种关系,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制约的现实,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首先是把人的学习活动放在现实社会和历史发展及个人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逐步全面地完整地研究人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主动性与自我评价。研究怎样才能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德、 智、 体、美几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学知识与技术,能为人类谋幸福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们正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地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心理学的先进思想和成就,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科学体系,以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性质和社会制度不同,对于教育实施的观点和方法不完全一样,因而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上,也就各有其特点,欧美国家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一般的是研究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辅导与心理卫生、学习心理结构与模式、教育的评价和心理测量以及教师心理等。中国则根据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要求,着重研究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学习的性质、结构、模式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心理过程;各门学科的特殊心理现象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个性发展、超常、低常及特殊才能的儿童心理特点;测量与评定的心理分析;教师心理等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和其他科学一样,坚持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指导下,采用观察法、调查访问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等。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是开展实验研究,经常观察、访问、记载出现的心理现象、心理动态并进行分析,以加速认识学生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教与学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