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istory
印度化
2)  India
印度
1.
The Rise of Indian Tea Industry and Its Heavy Influence for Chinese Tea Trade——from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leaf of 20th century;
印度茶业的崛起及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打击——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2.
Indian Coal Explo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spiration to China;
印度煤炭勘探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3.
An Analysis on Oil Diplomat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中国—印度石油外交合作解析
3)  Indian
印度
1.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an Air Force and Navy Early-warning Vehicle;
浅谈印度空海军预警机之发展
2.
Comparative study of agri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n;
中国和印度农业比较研究
3.
The Indian national strate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human resource and its revelation to Us;
印度软件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战略及启示
4)  Indian mustard
印度芥菜
1.
Effects of Indian mustard and oilseed rape co|cropping on absorbing insoluble cadmium of contaminated soil;
印度芥菜和油菜互作对各自吸收土壤中难溶态镉的影响
2.
Effect of organic acids application on Pb and Cd uptake by Indian mustard;
有机酸施用对印度芥菜吸收Pb,Cd的影响
3.
The ab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insoluble Cd in soil by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难溶态Cd的吸收及活化
5)  India powder
印度矿粉
1.
Because of its high iron,low silicon and low prices of India powder,a number of domestic steel plants favor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uperiority.
印度矿粉由于其高铁低硅,并且价格低廉,因此受到国内多个钢铁厂的青睐,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从不同品味的印度矿粉出发,得出其各自的烧结特点,找出不同品位印度矿粉对烧结矿的冶金性能的不同影响,并通过对烧结矿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成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找出内外部条件的依存关系,有效指导了天钢烧结生产。
6)  the Indian Ocean
印度洋
1.
Discussion on Catastrophe Risks in China from Earthquake and Tsunami in the Indian Ocean;
从印度洋地震海啸看中国的巨灾风险
2.
Preliminary study o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bigeye tuna longline fishery in the Indian Ocean;
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适宜渔获环境的初步研究
3.
The "charge/discharge" roles of the basin-wide mode of the Indian Ocean SST anomaly——influence on the South Asian High in summer;
热带印度洋SST海盆模态的“充电/放电”作用——对夏季南亚高压的影响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印度经济计划化与自由化


印度经济计划化与自由化


印度经济计划化与自由化印度是一个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市场与行政命令同时起作用的混合经济体制国家受甘地主义和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由总理尼赫鲁主持开始实行印度式的社会主义,推行比较强有力的计划经济。 印度的计划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中央和邦两级。中央计划委员会成立于1 95。年,虽然只是一个咨询机构,但其主席一直由政府总理兼任,而且成员都是政府一些主要部的部长,所以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力。邦的计划机构与中央类似,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会议形式。中央计划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负责对全国性重大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协调各邦计划。计划一般由中央计委先提出,经内阁审议,送交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要成员组成的全国发展委员会讨论,再送议会批准印度的经济发展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五年)和年度计钊,以五年计划为主。五年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计划的主要管理手段和协调手段是许可证制度、银行信贷、税收、重要物资的分配和外汇储备。印度从1951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起即制定了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至90年代初,印度已经完成了八个五年计划。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1一1956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6%,工业生产增长了25.2%,农业生产增长了22.2%,重点调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印巴分治所造成的经济失调局面,修复了各种基础设施。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56~1966年),政府依靠外国援助大力发展国营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忽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经过三年调整后,政府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69~1974年),实行重点发展农业、对外有限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中,这种政策被国大党政府一直延续下来。进入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针对经济发展缓慢、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改善不大等弊病,开始对计划管理体制作了较大改革,不仅减少了计划的范围和直接行政管理的办法,而且更多地注意辅助市场的发育,强调私营经济的作用。198。年英迪拉·甘地重新执政后,对私营经济放宽政策,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育。结果,私营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了很大发展,进入空前活跃时期。如市场上发行的公司证券1989年比198。年增加了16倍,投资人口达到1 2b0万,国内存款的10%转向资本市场,等等。穷外,政府对商品价格的控制也逐步放松。从总的趋势来看,80年代以后的印度经济体制,正朝着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逐步扩大市场作用的方向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