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oguryo Paekche Drifting people
高句丽百济遗民
2) the Baiji adherents
百济遗民
1.
Now thousands of years have passed,it is really no easy job to discover the traces of the Baiji adherents today.
入唐的百济遗民与在唐其他民族百姓一样,经过世代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3) Gaogouli yiji
高句丽遗迹
4) Huanren Gaogouli yiji
桓仁高句丽遗迹
5) Gaogouli
高句丽
1.
Metallographic and technological studies on iron and steel artifacts of Gaogouli from Wandu Mountain city;
丸都山城高句丽铁器的金相与工艺
2.
The Effect of Archaeological Typology in Research on Style and Skill of Gaogouli s Murals of Ancient Graves;
考古类型学在高句丽古墓壁画风格技法研究中的作用
3.
Music of Gaogouli and Its Value;
高句丽音乐研究及其价值
6) Koguryo
高句丽
1.
Time Factor in the Forming of Koguryo Mural Arts;
高句丽壁画艺术产生时代原因分析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 Wei Dynasty and Koguryo Seen from Imperial Decree Sent out to the King of Koguryo by Emperor Xiaowen in the North Wei Dynasty;
《后魏孝文帝与高句丽王云诏》中所见魏、丽形势及双方关系
补充资料:百济
百济 Paekche 朝鲜三国时期国家。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北境与高句丽接壤,东与新罗为邻。都城设在慰礼城,后相继迁都广州、熊津、泗沘城。 百济原为马韩(见三韩)54个部落之一,公元前1世纪逐步形成奴隶制国家。传说公元前18年,高句丽王子温祚率领部分臣民来到汉江北岸,在慰礼 ( 今汉城附近 )定都称王,国号百济。百济部逐渐与其融合。后百济将王都迁至汉江南岸的汉山城(京畿道广州)。中国东汉建安年间,公孙康置带方郡后,百济王迎公孙康之女为妃,得到带方郡的协助,逐渐强盛 。古尔王在位期间(346~375),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国家体制。中央设6佐平分理朝政,分官爵为16品,地方上设5方, 22檐鲁(郡县),国家机器初步巩固。古尔王还定出有尊卑差别的紫、绯、青三等官服服色,开始实施严格的身分制度。313年 ,高句丽占据乐浪郡后,形成半岛上三国对峙的局面。百济的国力较为弱小。391年,临津江流域被高句丽攻占。475年 ,王都汉山城又被高句丽攻陷,被迫迁都熊津(今公州)。百济于 538年再迁都到泗沘(今扶余),改国号为南扶余。在北进的共同目标下,百济与新罗结成联盟,于551年收复汉江下游地区,但旋于553年被新罗攻占。百济为夺回失地,又联合高句丽,频繁进攻新罗。中国唐朝应新罗的请求出兵干预,在新罗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百济灭亡后,领土被新罗统一。 百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利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养蚕、纺织等手工业也有发展。对外贸易较发达,不仅同高句丽和新罗进行贸易,还跨海同中国的南朝及日本进行商业交往。 百济使用汉字,4世纪时建立儒学教育制度,一些儒学家获博士称号。384年,佛教自南朝传入百济。541年,百济向梁武帝“请《涅槃》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表明了百济同南朝间的密切文化联系。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