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rx and Engels views of distribution justice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rx and Engels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差异"
3) Marx and Engels
马克思恩格斯
1.
Marx and Engels s Criticism to Capitalism Environ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环境批判及意义
2.
Return of the Thought of "Social Harmony" by Marx and Engels;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回归
3.
Marx and Engels Revolutionary Strategy Under Contemporary Field of Vision;
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战略思想
4) Marx and Engels
马克思和恩格斯
1.
The German 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and ethical work co-written by Marx and Engels.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伦理巨著。
2.
The intelle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 and Engels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Marxist philosophic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5) Marx and Engles
马克思恩格斯
1.
On the theory of national problem on Marx and Engles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2.
On the Theory of National Problem in Marx and Engles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3.
Western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World——Globalization in the view of Marx and Engles;
西方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全球化
6) Marx and Engels
马克思、恩格斯
1.
The Theory of Non-anthropocentrism of Marx and Engels;
马克思、恩格斯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2.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it was human being, not art, which was originated from labour.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命题 ,他们只是认为人类起源于劳动 ,因而自然地人类的艺术也与劳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
This text attempts to pass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true original idea of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transcending cube gorge of Kraft", in order to clarify and dispel some misunderstanding and twisting of this thought while studying, thus enable people to take correct approach to this thought The "transcending"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has gone through a course formed and perfected .
本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考察和阐述,以澄清和消除这一思想研究中的某些误解和曲解,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思想。
补充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的论述
K.马克思和 F.恩格斯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他们在投入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过程中,对许多重大的、带有根本性的教育理论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它与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教育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教育原理,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际工作的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在教育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有:为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给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同时,也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中一切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教育的有益的东西;确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设想。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科学具有指导意义。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了教育科学,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进一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教育史上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社会作用、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 恩格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关系等方面,论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它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制约,并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剥削阶级把教育变成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利用教育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阐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出,在为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都要求教育紧密配合,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资产阶级教育的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教育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压榨劳动人民服务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1875)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普遍的和人人平等的国民教育。资产阶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子女的教育降低到雇佣工人和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实行免费教育",只不过是从总税收中替上层阶级支付教育费用,给劳动人民增加经济负担,实质上只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劳动人民。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在剥削阶级学校里实行的是剥削阶级统治。恩格斯指出:"在这里,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政府控制之下,从贫民学校、主日学以至报纸和大学,没有官方的事先许可,什么也不能说,不能教,不能印刷,不能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5页)。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就是"灌输资产阶级的原则"。资产阶级还利用宗教教育麻醉青少年,抢夺孩子们的灵魂,给孩子们的脑子里塞满了不能理解的教条和各种神学上的奥妙东西,从童年时期起就培养起教派的仇恨和狂热的偏执,而一切智力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发展却被忽视了。
资产阶级"把未成年人变成单纯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就人为地造成了智力的荒废"。资产阶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工人受教育,也是为了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给资产阶级创造更多的利润。
教育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密切联系起来,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中提出了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的科学论断。他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1847)中也指出:要发展工农业,使它们提高到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需要的水平。"单靠机械的和化学的辅助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相应地发展运用这些工具的人的能力。"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要发展社会生产,就需要发展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还把教育与先进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斗争结合起来论述其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教育对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和建设共产主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 217页)。马克思主张从现实情况出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要争取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制度,使工人子女受到保护,减少资本主义制度对他们的危害。
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地解决了环境、遗传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 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个人的发展, 不仅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也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C.-A.爱尔维修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等人的唯物主义观点; 一方面指出他们不懂得"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以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不懂得革命的实践的重要性。批评了他们过分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人的能动作用的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论述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一方面批判了施蒂纳认为遗传素质决定人的才能,从而决定人的分工的"遗传决定论"的?砦蠊鄣恪?
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机器生产的特点时,深刻论述了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智力变成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的过程。指出这个分离过程在简单协作中开始,在工场手工业中得到发展,在大工业中完成。工场手工业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才能和志趣,大工业使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工人的体力和智力受到严重摧残,成为片面发展的畸形物。他们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从而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了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他们不仅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关系,其中包括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们把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成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它包括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而实现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根本的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彻底消灭私有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它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手段;教育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可以使人摆脱旧分工给他们造成的片面性。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全面的系统的影响作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他们赞扬欧文的教育实验,认为在工厂制度中实行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他们充分肯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很重视体力劳动, 认为它"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但体力劳动一定要与教育相结合。
马克思很重视技术教育,他说:"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 218页)。旧的分工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妨碍学徒获得牢固的业务知识。马克思认为综合技术教育可以弥补分工造成的这种缺陷。恩格斯也论述了技术教育的作用。他说:"如果技术教育能够一方面设法至少使那些最富有生命力的最普遍的工业部门的经营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又对儿童事先进行普通技术训练,使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到其他工业部门,那末,技术教育也许就能够最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428页)。
马克思很重视工艺学校、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认为它们都是在大工业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变革过程的要素。在这种学校里,工人子女受到一些有关工艺和各种生产工具实际操作的教育。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1878)中还指出,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可以"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对教育实践有普遍指导意义。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都很关心和重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教育及其发展。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47~1848)中拟定了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取的教育的基本措施:"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1871)一书中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使"学校教育人人都能享受",使科学"摆脱了阶级成见"。
马克思很重视工艺教育的发展。指出:"工人阶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5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很重视培养工人阶级自己的专家的工作。恩格斯指出,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培养"脑力劳动无产阶级",需要培养"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87页)。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学说的产生,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给教育科学中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以深刻的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在教育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有:为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给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同时,也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中一切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教育的有益的东西;确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设想。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科学具有指导意义。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了教育科学,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进一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教育史上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社会作用、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 恩格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关系等方面,论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它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制约,并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剥削阶级把教育变成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利用教育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阐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出,在为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都要求教育紧密配合,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资产阶级教育的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教育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压榨劳动人民服务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1875)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普遍的和人人平等的国民教育。资产阶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子女的教育降低到雇佣工人和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实行免费教育",只不过是从总税收中替上层阶级支付教育费用,给劳动人民增加经济负担,实质上只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劳动人民。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在剥削阶级学校里实行的是剥削阶级统治。恩格斯指出:"在这里,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政府控制之下,从贫民学校、主日学以至报纸和大学,没有官方的事先许可,什么也不能说,不能教,不能印刷,不能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5页)。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就是"灌输资产阶级的原则"。资产阶级还利用宗教教育麻醉青少年,抢夺孩子们的灵魂,给孩子们的脑子里塞满了不能理解的教条和各种神学上的奥妙东西,从童年时期起就培养起教派的仇恨和狂热的偏执,而一切智力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发展却被忽视了。
资产阶级"把未成年人变成单纯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就人为地造成了智力的荒废"。资产阶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工人受教育,也是为了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给资产阶级创造更多的利润。
教育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密切联系起来,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中提出了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的科学论断。他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1847)中也指出:要发展工农业,使它们提高到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需要的水平。"单靠机械的和化学的辅助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相应地发展运用这些工具的人的能力。"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要发展社会生产,就需要发展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还把教育与先进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斗争结合起来论述其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教育对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和建设共产主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 217页)。马克思主张从现实情况出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要争取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制度,使工人子女受到保护,减少资本主义制度对他们的危害。
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地解决了环境、遗传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 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个人的发展, 不仅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也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C.-A.爱尔维修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等人的唯物主义观点; 一方面指出他们不懂得"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以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不懂得革命的实践的重要性。批评了他们过分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人的能动作用的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论述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一方面批判了施蒂纳认为遗传素质决定人的才能,从而决定人的分工的"遗传决定论"的?砦蠊鄣恪?
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机器生产的特点时,深刻论述了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智力变成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的过程。指出这个分离过程在简单协作中开始,在工场手工业中得到发展,在大工业中完成。工场手工业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才能和志趣,大工业使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工人的体力和智力受到严重摧残,成为片面发展的畸形物。他们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从而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了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他们不仅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关系,其中包括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们把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成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它包括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而实现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根本的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彻底消灭私有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它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手段;教育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可以使人摆脱旧分工给他们造成的片面性。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全面的系统的影响作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他们赞扬欧文的教育实验,认为在工厂制度中实行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他们充分肯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很重视体力劳动, 认为它"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但体力劳动一定要与教育相结合。
马克思很重视技术教育,他说:"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 218页)。旧的分工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妨碍学徒获得牢固的业务知识。马克思认为综合技术教育可以弥补分工造成的这种缺陷。恩格斯也论述了技术教育的作用。他说:"如果技术教育能够一方面设法至少使那些最富有生命力的最普遍的工业部门的经营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又对儿童事先进行普通技术训练,使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到其他工业部门,那末,技术教育也许就能够最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428页)。
马克思很重视工艺学校、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认为它们都是在大工业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变革过程的要素。在这种学校里,工人子女受到一些有关工艺和各种生产工具实际操作的教育。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1878)中还指出,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可以"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对教育实践有普遍指导意义。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都很关心和重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教育及其发展。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47~1848)中拟定了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取的教育的基本措施:"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1871)一书中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使"学校教育人人都能享受",使科学"摆脱了阶级成见"。
马克思很重视工艺教育的发展。指出:"工人阶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5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很重视培养工人阶级自己的专家的工作。恩格斯指出,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培养"脑力劳动无产阶级",需要培养"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87页)。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学说的产生,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给教育科学中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以深刻的批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