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英法对德政策
1)  policies against Germany of England and France
英法对德政策
2)  French policy towards Germany
法国对德政策
3)  American policy toward Britain
对英政策
1.
American policy toward Britain had som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at every historic step.
第二章:论证了美国迅速崛起过程中对英政策的本。
4)  policy toward Germany
对德政策
1.
America s policy toward Germany under the GATT regime obtained two strategic goals.
1948-1951年间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实现了两个主要战略目标:一是利用关贸总协定机制推动和加速德国的分裂,因此,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就成为其分裂德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竭力将德国西部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关贸总协定机制,借以加强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美国领导下的冷战同盟体系。
5)  British China Policy
英对华政策
6)  Britain's policy to the Soviet Union
英国对苏政策
补充资料:英美对德战略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实施的历时 5年的战略轰炸。1940年5月~1942年8月,对德轰炸由英国单独进行,目标是石油工业及科隆、柏林等大城市。1942年 8月,英、美开始联合对德轰炸。美军在昼间对关键性目标实施精确轰炸,英军在夜间对大城市实施面积轰炸。因出动兵力不大,轰炸效果并不明显。1943年 1月,英、美商定增大轰炸规模。轰炸目标以潜艇和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及交通运输为主,并企图通过轰炸夺取制空权。从1944年 2月起,轰炸规模增大,到同年 6月诺曼底登陆前,夺得了制空权。此后,轰炸规模更大,效果日渐显著。1944年7月~1945年4月,投弹量超过前几年的总和。1945年 4月,柏林战役开始,英、美空军主要用于支援地面军队,对德战略轰炸至此结束。5年内,英、美空军共出动轰炸机144万余架次,投弹量达270万吨,一半以上投在德国本土。据战后英、美的调查,1944年 6月以前的轰炸,对德国工业生产影响不大;同年下半年,由于轰炸造成巨大破坏,加上德军地面作战失败,占领区缩小,工业生产开始迅速下降,经济濒于崩溃。事实表明,战略轰炸与地面军队的作战行动相结合,能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巨大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