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zin
巴赞
1.
Starting from the discussion of Bazin s on-the-spot record theory,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on-the-spot record films and analyzes the new film form in the 1990s of the according to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文章将巴赞的纪实理论作为讨论的起点 ,旨在阐述其所确立的纪实性电影美学的美学特征 ,并以之为参照 ,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纪实电影的新的电影形态。
2) André Bazin (1918~1958)
巴赞,A.
3) Barry Buzan
巴里·布赞
1.
Perspective of World History and Remakin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llenge from Barry Buzan;
世界历史的视野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建——来自巴里·布赞的挑战
4) Zhaba Jianzan
扎巴坚赞
5) Barry Buzan
巴里 布赞
6) Bazin's theory
巴赞理论
补充资料:巴赞
巴赞(1918~1958) 法国电影理论家。1918年4月8日生于昂热,1958 年卒于布里。1943年开始从事影评,50年代初创办《电影手册》,担任主编。他主张真实的电影美学,以电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起源的心理学和电影语言的进化观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他提倡按照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风格拍摄影片,贬抑蒙太奇的作用,强调单个镜头自身的涵义和表现力,反对用蒙太奇手法随意切割、组合镜头。他鼓吹“透明”电影,即不露技巧痕迹的电影,因而推崇新现实主义,重视这一流派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主要论著收入4卷本的《电影是什么》。他的电影理论对50~60年代的西方电影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实际上他也是新浪潮电影的精神领袖。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电影符号学对巴赞的理论提出了全面挑战。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