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累迁官职
1)  be promoted frequently and took initiatively leave government
累迁官职
1.
It has three periods in his life: reading and teaching in Mountain Qingyang;be promoted frequently and took initiatively leave government;defended firmly Anqin
他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读书与授徒时期、累迁官职与两度辞官时期、坚守安庆时期。
2)  Jinshi's transfer of official position
进士职官迁转
3)  official [英][ə'fɪʃl]  [美][ə'fɪʃəl]
职官
1.
The author,with the stele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has made a research on the officials of generals.
以北魏碑刻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将军”类职官进行研究。
2.
The paper aims at doing textual research of Zhongsh us heng officials of Liao Dynasty.
旨在考证辽朝的中书省职官 ,认为大丞相 ,左、右丞相 ,参知政事等都是实职官 ;同平章事分为两类 ,其中兼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者是实职官 ,其他则为虚衔 ;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完全是虚衔。
3.
The research of the Song Dynasty royal painting organizations official system is always a weak link in the realm of the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history.
本文从北宋“翰林图画院”的职名设置及其递迁制度、“改官”和“佩鱼”制度以及院画家的“出职”和“当差”制度等三个方面 ,对北宋“翰林图画院”的职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对画院和院画家在北宋地位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
4)  official position
官职
1.
He tried his best in his life,but hadn t gained an official position throug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他一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官职,最终却因为受到某种惩罚而获得了官职。
5)  officials [英][ə'fiʃəl]  [美][ə'fɪʃəl]
职官
1.
The purpose of the examination was to assess officials tangible political achievements, while the end of supervision was to supervise officials illegal actions.
唐代在总结历代职官考核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善、严密,具有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特点的职官考核制度。
2.
The author trys to make a concise research and comment on internal organization and officials of appointed pre-province
本文试对标志其特点的内部结构和职官等作了简要的考察和评述。
3.
A Study of the Chaozhou Officials Recorded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Mr.Hou Cun--The Cultru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aozhou Region in the Nan Song Dynasty;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讨论了宋元以来潮州方志对南宋职官的记载情况,梳理了刘克庄与潮州的关系,阐述了对《后村先生大全集》所见仕潮官吏的考辨在研究南宋潮州历史文化方面的特殊意义。
6)  title;official title
官衔; 官职
补充资料:三国的官职
三国官职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