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Communism
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要求
3) Communist society
共产主义社会
1.
Two-stage division of communist society and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划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Taking "the magnificent achievement, the serious crisis" as the actor s opening words, the article explains that human society will inevitably move towards the highest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namely scientific communist society.
本文以“辉煌的成就,严重的危机”为引子,说明了人类社会必然向其最高阶段即第三阶段发展,也就是“智能人”社会即科学共产主义社会。
3.
From what angle and which aspect should we discuss whether there is constitution in communist society or not is an issue that is related with the essence of constitution.
在什么角度和层面讨论共产主义社会有无宪法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宪法本质的问题,如果只站在阶级分析的层面来揭示宪法进而推论共产主义社会有宪法,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没有其理论基础的;而如果对宪法从其目的和目标层次上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宪法作为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职能和组织的根本组织大法,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是有其存在的基础和必要的。
4) Socialist essence
社会主义本质
1.
The Socialist Essence i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Value and Process;
社会主义本质是价值与过程的统一
2.
On the Methodology in Socialist Essence of Deng Xiaoping s Theory;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探析
3.
From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Essence To the "Three Represent" Important Thinking;
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社会主义本质
1.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2.
The Basic Revelation of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揭示
6) essence of socialism
社会主义本质
1.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mistakes in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The overemphasizing of the advantages of public ownership, and Fairness over efficiency are the main cause for a series of mistakes in socialist reconstructuon and they are still harmful to today s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文章认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失误与模糊,将公有制优越性绝对化、公有制目的化、神圣化和公平重于效率等观念是导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急于求纯,进而急于求成等一系列失误的重要原因,这些错误观念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仍有危害。
2.
The Party has come a long way in it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深化。
3.
DENG Xiao-ping made a scientific summary of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
补充资料:共产主义社会
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
含义 "共产主义"一词来自拉丁语communis(公共的)。19世纪30~40年代,法国的L.A.布朗基 (1805~1881)、┵.卡贝(1788~1856)和T.德扎米(1803~1850)等人开始使用"共产主义"一词来表达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们把C.傅立叶、R.欧文等人的主张称做"空想社会主义",把他们自己的主张称做"共产主义"。
在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著作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词一般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他们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当他们共同起草的第一个科学共产主义纲领《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初问世的时候,称自己的主张为共产主义,而不用社会主义,是因为当时在欧洲,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共产主义一词既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又指社会制度,即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理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作为社会制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
科学共产主义的实践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以来,科学共产主义照亮了进步人类争取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已经进行了 100多年的艰苦斗争。1871年 3月18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巴黎起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大演习。巴黎公社的建立闪耀着"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1页)。公社失败了,但它的精神是永存的。1917年在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了缺口,在地球大片土地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经过了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亚洲都有一批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共产主义的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是要靠共产主义建设者们去解决的。但是他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也提出了若干天才的预见,即:①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劳动生产率将空前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极为发达,人们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会超过已往任何时代。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并实现电气化、自动化,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正在世界兴起的电子计算机与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将为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技术条件。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会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人类将成为真正的自然界的主人。
②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使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所有制。在社会主义阶段,虽然生产资料公有制已占统治地位,但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对地说还比较低,各部门、各地区生产力发展还不平衡,除了全民所有制以外,还存在着集体所有制以及相当数量的个体所有制。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也会提高,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建立起适应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社会公有制形式。
③旧的社会分工将消失,人类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对抗已经消失,但仍然存在本质差别。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全国的合理分布,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程度普遍提高到城市的水平,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普遍提高,人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年轻人都能熟习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运转规律,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他们从事的事业,充分发挥其才能。同时由于劳动时间的缩短,自由时间大大增加,为人类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上述三大本质差别最后归于消失。社会分工本身虽然不会消亡,但把人终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的旧式的分工不会存在了。
④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的和文化的生活需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更加自觉地按照统一的社会计划来调节社会生产,使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衔接更加紧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同前,第4卷,第369页)。
⑤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由于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失,产品已经极大丰富,可以充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人们的思想觉悟已经普遍提高,斤斤计较一己劳动报酬的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业已消除,劳动不仅仅是满足谋生的手段,而且变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人生的乐趣。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将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所代替。
⑥国家最后消亡。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还需要国家来保卫社会主义公有制,保卫人民的安全,保证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当阶级斗争最终消灭,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实现以后,当人们已经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因而能够自愿地尽其所能来工作的时候,国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0页)。取代国家组织的将是多种形式的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在这些联合体中,人们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己管理自己。在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自身的力量,自觉地加以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运动,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7页)。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含义 "共产主义"一词来自拉丁语communis(公共的)。19世纪30~40年代,法国的L.A.布朗基 (1805~1881)、┵.卡贝(1788~1856)和T.德扎米(1803~1850)等人开始使用"共产主义"一词来表达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们把C.傅立叶、R.欧文等人的主张称做"空想社会主义",把他们自己的主张称做"共产主义"。
在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著作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词一般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他们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当他们共同起草的第一个科学共产主义纲领《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初问世的时候,称自己的主张为共产主义,而不用社会主义,是因为当时在欧洲,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共产主义一词既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又指社会制度,即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理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作为社会制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
科学共产主义的实践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以来,科学共产主义照亮了进步人类争取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已经进行了 100多年的艰苦斗争。1871年 3月18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巴黎起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大演习。巴黎公社的建立闪耀着"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1页)。公社失败了,但它的精神是永存的。1917年在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了缺口,在地球大片土地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经过了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亚洲都有一批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共产主义的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是要靠共产主义建设者们去解决的。但是他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也提出了若干天才的预见,即:①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劳动生产率将空前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极为发达,人们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会超过已往任何时代。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并实现电气化、自动化,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正在世界兴起的电子计算机与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将为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技术条件。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会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人类将成为真正的自然界的主人。
②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使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所有制。在社会主义阶段,虽然生产资料公有制已占统治地位,但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对地说还比较低,各部门、各地区生产力发展还不平衡,除了全民所有制以外,还存在着集体所有制以及相当数量的个体所有制。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也会提高,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建立起适应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社会公有制形式。
③旧的社会分工将消失,人类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对抗已经消失,但仍然存在本质差别。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全国的合理分布,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程度普遍提高到城市的水平,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普遍提高,人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年轻人都能熟习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运转规律,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他们从事的事业,充分发挥其才能。同时由于劳动时间的缩短,自由时间大大增加,为人类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上述三大本质差别最后归于消失。社会分工本身虽然不会消亡,但把人终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的旧式的分工不会存在了。
④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的和文化的生活需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更加自觉地按照统一的社会计划来调节社会生产,使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衔接更加紧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同前,第4卷,第369页)。
⑤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由于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失,产品已经极大丰富,可以充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人们的思想觉悟已经普遍提高,斤斤计较一己劳动报酬的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业已消除,劳动不仅仅是满足谋生的手段,而且变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人生的乐趣。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将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所代替。
⑥国家最后消亡。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还需要国家来保卫社会主义公有制,保卫人民的安全,保证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当阶级斗争最终消灭,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实现以后,当人们已经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因而能够自愿地尽其所能来工作的时候,国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0页)。取代国家组织的将是多种形式的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在这些联合体中,人们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己管理自己。在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自身的力量,自觉地加以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运动,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7页)。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