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重庆古镇
1)  Chongqing old towns
重庆古镇
2)  cities and towns in Chongqing
重庆小城镇
3)  Zhen anchang of Chongqing City
重庆市镇安场
4)  urban kesidents of chongqing city
重庆市城镇居民
5)  Historic towns of Chongqing
重庆历史城镇
6)  Chongqing's traditional towns
重庆传统场镇
补充资料:重庆白沙古镇
重庆白沙古镇
重庆白沙古镇

一、白沙概况

白沙镇位于重庆西部,扼长江之要津, 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区及江津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主城区人口近8.2万余人【注①】。是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及重庆市重点发展的中小城市。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和 “小香港”之盛誉。

全镇现辖35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由原高屋乡、几子乡、三口乡、河口乡、高占、滩盘镇、峨公镇和白沙镇5乡3镇合并而成。

白沙是座狭长的城镇,背靠大旗山,坐南朝北地沿江而建。驴溪河自南向北迤逦而来,流经镇西陲,于驴溪半岛东端汇入长江。江岸地势比较平坦,江畔河沙在阳光的照耀下,沙粒闪烁发光,呈现白色,传说白沙镇就因之而得名。

二、历史前沿

白沙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驴溪河汇入长江一带便有人聚居,并形成了村落。

在《蜀中广记》、《太平广记》等卷中考证在唐代时期白沙就因大圣寺而声名远播,由此可见当时的白沙也有相当程度的繁荣。也成城镇也说不定,但建于何年,规模,格局如何,今也失考。

典籍可籍的建镇年代在北宋前期。由曾肇、李德昌等根据原修于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的《九域图》于宋神宗赵项宁年间﹙1068--1077﹚所重修的《元丰九域志》。在卷八记载“雍熙四年,南平县并入江津。江津,﹙渝﹚州南一百二十里,有汉东、伏市、白沙、长沙、圣钟、石羊、玉栏、灵感、石鼓、沙溪、仙池、平滩、石洞、三槌十四镇”据之可判定,白沙建镇早则在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的历史。

元朝同设建置镇,元末明玉珍据蜀,以重庆为都建立大夏政权,把江津改为畿甸邑,白沙镇随之而第一次成为”畿甸”之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明玉珍之子明升归顺朱元璋,明王朝将白沙镇改为白沙里。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在白沙水驿设置水驿,《明会典》和《读史方舆纪要》都将白沙水驿与僰溪水驿,汉东水驿,白渡水驿并称为江津的四大水驿。

清代设巡检司,设建置镇。发展到清代中后期以后,它凭仗水驿之利日益凸显出了区域性的物资集散枢纽作用,不仅成为川东,川南一大水路要津,而且是川黔滇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

民国时期设镇公所,白沙为江津县第三公署,白沙更是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造就了繁荣的城镇格局。

1949年11月29日,白沙宣告和平解放。当年12月,即建立江津县第五区委员会、第五区人民政府,下辖白沙、三口、几子、塘河、永兴等五个乡镇,区党委和区政府都设在白沙镇。

1951年4月,江津县人民政府也移置于白沙镇,白沙镇充当了县治所在地,是江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956年7月县政府迁回城关镇(即几江镇),方恢复到原先地位。县镇府迁出次月,白沙撤区设镇。

1957年设白沙镇人民委员会。1970年成立白沙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为县级镇。

三、地理气候

白沙地处东经106°07′,北纬29°04′,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01―316米,最高滚子坪海拔910米,最低滨江路海拔201米,南北相对高差115米,镇境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白沙地区平均气温17.9℃,无霜期340天,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年均日照为1273小时。

四、经济发展

明末清初,历经兵燹,瘟疫流行,连年饥荒,白沙人口大大缩减。清初康熙年间,从湖广移民入川,人口逐渐增多,生产逐渐恢复,成为著名的粮食产区。以后成为四川著名的米粮集散市场。

随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清初雍正九年(1731年),白沙市场盐业兴起,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官运盐务分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设磺务分局,管理川黔两省邻近县的盐磺运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