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玉英
1)  Li Yuying
李玉英
1.
Toward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 Li Yuying, in Zaju (Poetic Drama Set to Music) "Yoanyang Bei";
论杂剧《鸳鸯被》李玉英人物形象
2)  Li Yu
李玉
1.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Li Yu is an outstanding writer of opera,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by his thoughts of the impact of various ideological, Opera makes its creation we have been able to peep the bizarre late Ming society.
李玉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其思想深受明末清初各种思想之影响,其戏曲创作又使得我们得以窥视晚明那光怪陆离的社会。
3)  LI Yu-qi
李玉奇
1.
The Application of TCM Seem as the Art of War——Professor LI Yu-qi 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iver Diseases;
临证如迎战 组方如布阵 用药如遣兵——解读中医泰斗李玉奇教授肝病临床经验
4)  Li yuxin
李玉幸
5)  Li Bao-yu
李抱玉
6)  LI Qun-yu
李群玉
1.
The Effect of Huxiang Culture on Poems of Li Qun-yu;
湖湘文化对李群玉诗歌的影响
补充资料:李玉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属江苏)人。约生于明万历末(1610~1620),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以后。出身低微,其父曾是明朝大学士申时行府中的奴仆,他也因此受到压抑,不得应科举,到明末始中副贡。入清后无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剧作见于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其中《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清忠谱》、 《眉山秀》、《两须眉》、《太平钱》、 《千钟禄》、 《万里圆》、《牛头山》、《麒麟阁》、 《七国记》、 《昊天塔》、《风云会》、《五高风》、《连城璧》、《一品爵》等18种,如今存有全本;《洛阳桥》、《埋轮亭》(与朱佐朝合作)2种存有散出;《千里舟》仅存佚曲数句。另外,《双龙珮》、《万民安》、《长生像》、《武当山》、《罗天醮》 5种,原本失传,但《曲海总目提要》中有介绍。其余的《三生果》、 《虎邱山》、 《挂玉带》、《意中缘》、《凤云翘》、 《麒麟种》、 《禅真会》、《上苑春》、《清平调》、 《秦楼月》、 《五侯封》、《洪都赋》、《燕双飞》、《铜雀台》、《洛神庙》、《珊瑚屏》等仅见著录,内容不详,其中《意中缘》李渔有同名之作,《秦楼月》朱素臣有同名之作,《洛神庙》吕履恒有同名之作,三剧是否为著录者误列李玉名下,难以查考。李玉还根据徐于室的《北词九宫谱》原稿,重新编定了《北词广正谱》,吴伟业为之作序,称赞它为"骚坛鼓吹,堪与汉文唐诗并传不朽",此书对研究戏曲史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李玉的早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即所谓"一、人、永、占"。《一捧雪》写严世蕃倚仗其父严嵩之势,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为夺取一只玉杯,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明代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和社会黑暗。《人兽关》写桂薪的忘恩负义,《永团圆》写江纳的贪富欺贫,也抨击了邪恶势力,表现出作者的正义感。《占花魁》根据《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通过卖油小贩秦重和受骗失身的妓女莘瑶琴之间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但同小说相比,剧本更多地展示了异族入侵、人民饱受乱离之苦的社会背景,丰富了原作的内容。
  
  李玉入清后的作品,较多的是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从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中取材。其代表作是《清忠谱》,写明末天启年间苏州市民为反对缇骑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而进行的一场斗争。剧中揭露了魏忠贤阉党集团的残暴统治,描绘了广阔的群众斗争的热烈场面,塑造了具有坚贞气节的周顺昌和见义勇为的颜佩韦等五义士的生动形象。和《清忠谱》相似的还有《万民安》,描写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纺织工人葛成为首的苏州市民反对税监斗争。《万里圆》写苏州黄向坚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兵荒马乱中到云南寻父故事,剧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暴露了清朝统治者屠杀人民的罪恶,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的悲愤感情。另外,如《千钟禄》(又名《千忠戮》、 《千忠会》、 《琉璃塔》等)写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后建文帝乔装为僧出外流亡的经过,剧中表现的朱棣的残暴,程济、史仲彬等的忠贞,建文帝在逃亡途中的艰险和凄凉,也都隐含着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明朝故国的怀念。《连城璧》写完璧归赵的蔺相如,《牛头山》写英勇抗金的岳飞,《风云会》和《麒麟阁》写宋、唐开国时的英雄业绩,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时局的感受。其他一些作品,如《埋轮亭》、《洛阳桥》等描写不同的历史人物,表达兴利除弊、扬善惩恶的主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李玉的剧作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如《两须眉》极力歌颂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黄禹金夫妇,而对麻城奴仆暴动的领袖人物汤志等则加以诬蔑;《武当山》写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时也恣意丑化。一些作品中不乏劝忠劝孝的说教。有的作品中还过分渲染和赞美仆代主死、臣代君死的封建道德,关于人生命定、因果报应及宗教迷信等不健康的描写也随处可见。
  
  李玉的剧作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安排紧凑严密、场面描写宏伟活跃。李玉精通音律,曲词遵守格调而且流畅自然,雅俗适中。作品里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千钟禄》中"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一段就广为传唱,以至有"家家'收拾起'"的俗谚。李玉是明清之际苏州派戏曲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市民群众之中,从舞台演出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剧本,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表现出较强的人民性。他的创作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