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历代妇女著作考》
1)  Textual Research on Women's Works of Past Dynasties
《历代妇女著作考》
2)  Record of all previous dynasties
历代著录
3)  historical works
历史著作
1.
The concept of novel receives so much influence from historical works in its development that it is regarded as “the superabundance of history”.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
2.
The element of human be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historical works in pre-Qin times.
人的因素在先秦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个发展过程,其文学因素显现出溢增过程。
4)  reference to standard
参考著作
5)  women of the Ming Dynasty
明代妇女
6)  Tang women
唐代妇女
补充资料:中国历代农具著作


中国历代农具著作
writings on agricultural tools in past dynasties of China

  中国历代农具著作(wdtings on ag6eul·tural tools in past dynasties of China)在中国历代农书中,有许多关于农具或农器的记载和论述,有一些是农具(器)专著;在其他科技著作甚至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有关农具的论述。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有关农业和农具的专著。但在《诗经》、(周易》、《周礼》、《管子》、《庄子》等著作中,都有关于农具的论述。如在《周易》中有“断木为柞,掘地为臼”和“斩木为招,揉木为来”的记述;《周礼》中载有来粕主要部件疵的形状和尺寸,并说明直疵利于耕硬地,软地则用勾疵,以利于翻土。《管子·轻重乙篇》提出:“一农之事,必有一招、一镜、一旅、一铸、一椎、一锉,然后成为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吕氏春秋》,载有当时农业拱作种植技术及所用农具的内容。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成书于公元前l世纪后期的《祀胜之书》。内容包括耕作、选种、播种、栽培、收获等各个环节及所用器具。此外,东汉许懊撰《说文解字》和刘熙撰‘释名》,都有大量关于农具名词的解释。北魏贾思扭著《齐民要术》中,记述了当时所用的各种农具。如在“耕田”篇中提到的农具就有来耘、锄、褥、铲、铁齿锡揍(齿耙)、劳(捞)、锋、楼等,在“种葵”篇中提到的灌溉用器具有枯棒、辘护、柳维等。 隋唐时期隋候白撰《启颇录》中,有关于水车的最早记载。唐陆羽撰《茶经》中,有一章专门记述采茶用的器具。陆龟蒙在访问老农和实地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未粕经》一文,详尽地描述了当时畜力桦式犁的结构及其11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主要尺寸。还简述了耙、砺碎(带齿碾辊)和碌碑(带棱条的碾辊)三种农具。此外,王契作(桔梅斌)、刘禹锡作《机极),陈廷章作《水轮赋》,后二者都是对水转筒车的描述。 宋元时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作有《水车斌》,载人《范文正公集》卷四,记述水车抗早的情景。诗人梅尧臣作有农具诗13首,蚕具诗15首,以多种农具名称为题。如樵斧、肠扇、未招、钱搏、摄锄、水车、科斧、桑钩、桑首、蚕褪、纺车等。王安石亦有《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圣俞即梅尧臣。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南迁途中,见彭泽县令曾安止所作《禾谱》一书,作《秧马歌》一首并加引言附于该书之末,成为最早记述插拔秧工具—秧马的文献。秦观(少游)所撰《蚕书》中,描述了脚踏式缀车的具体结构和传动方式。南宋曾之谨所撰《农器谱》,是已知最早的一本全面记述各种农具的专著,内容包括犁耕、锄地、除草、灌概、收割、加工、贮存等器具。南宋王灼撰的《糖霜谱》中,载有“制搪器具”一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