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宫廷芭蕾
1)  royal court ballet
宫廷芭蕾
2)  ballet [英]['bæleɪ]  [美]['bæle]
芭蕾
1.
Centre of gravity and balance in ballet basic training;
芭蕾舞基础训练的重心与平衡
3)  classic ballet
古典芭蕾
1.
Connec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orts dancing closely and learning from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classic ballet can improve sports dancing players techniques and expressiveness effectively.
古典芭蕾完整的训练体系对体育舞蹈的技术训练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独特作用。
2.
Learning from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classic ballet and connecting to aerobics closely can improve aerobics players techniques and expressiveness effectively.
古典芭蕾完整的训练体系对竞技健美操的技术训练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独特作用。
4)  ballet [英]['bæleɪ]  [美]['bæle]
芭蕾舞
1.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Youth Ballet in Nanjing City;
关于对南京市少儿芭蕾舞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
2.
The author tentatively explores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ballet history and the interactive structures of its different developing phases,and some details of its development as well.
梳理芭蕾舞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结构,廓清发展脉络的部分细节,并对其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和论证,对于我国芭蕾舞的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3.
The purpose of the ballet program in the university is through every dance movement to express the inner world of the music and the mental attitude of the dancer.
芭蕾舞是通过舞蹈动作来体现一种内心情感 ,一种精神面貌的艺术。
5)  ballet art
芭蕾艺术
6)  ballet [英]['bæleɪ]  [美]['bæle]
芭蕾舞剧
1.
Opera and ballet became the delegate of reomanticism.
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浪漫主义成为欧洲艺术的主流,爱情主题喷礴而出,歌剧和芭蕾舞剧先后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
2.
Trying to start from view of fusion of music and dance, the author made all-around study of modern classic ballet While-headed Girl in manner of " the two incorporated into one.
笔者试图从音乐与舞蹈艺术融合的视域入手,对当代芭蕾舞剧经典作品《白毛女》做“二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对舞剧创作的一般历史情况做出研究整理性的归纳;对乐谱文本与舞蹈文本进行艺术本体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对《白毛女》的创作特征与创作观念进行总结。
3.
Ballet is a comprehensive art combining music, pantomime, fine arts of the stage and literature.
芭蕾舞剧是融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发展,芭蕾舞剧的精神内涵以及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音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再只是为舞蹈提供节奏和气氛的简单音响,而是变成了舞剧整体精神的来源,无论在情节的推动、戏剧性场面的渲染以及抒情性表现上,无论在段落结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补充资料:中国芭蕾
      芭蕾艺术约在20世纪20年代由外国侨民传入中国。在上海、哈尔滨都有不定期的私人教学和演出活动,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一小部分青年学生。30年代,胡蓉蓉曾在上海演出芭蕾。40年代初,戴爱莲由国外归来,致力于运用芭蕾的基本训练方法,培养演员表演中国舞蹈的能力,为中国舞蹈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北京和一些省市的舞蹈团体中陆续开设芭蕾基本训练课程,芭蕾舞作为一种训练方法纳入了舞蹈专业表演团体的训练体系。
  
  建立专业芭蕾团体  1954年,在建立北京舞蹈学校(见北京舞蹈学院)时规定,把芭蕾舞作为主要基本训练课程之一。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正式开设中等芭蕾表演专业,由苏联教师O.A.伊莉娜、П.А.古谢夫等分别教授古典芭蕾基本训练、舞剧编导、性格舞等课程。1958年,该校师生演出了古典芭蕾传统剧目《天鹅湖》,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59年底,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建立,是中国第一个专业芭蕾表演团体。60年代相继在上海舞蹈学校和广东省舞蹈学校设置芭蕾表演专业,许多舞蹈团体也开设了芭蕾基本训练课程。1979年,上海芭蕾舞团成立。1981年,辽宁省建立辽宁芭蕾舞团。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中国芭蕾以学习、排练和演出古典芭蕾传统剧目为主,通过演出《无益的谨慎》、《天鹅湖》、《海侠》、《吉赛尔》、《西班牙女儿》、《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巴黎圣母院》等大型剧目及其他片断,把欧洲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从此,芭蕾成为中国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品种。上述剧目的演出,为发展中国自己的芭蕾艺术奠定了基础。
  
  创作新题材的芭蕾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舞蹈家就开始进行创作现实题材芭蕾的尝试,如以保卫世界和平为主题的现代作品《和平颂》(编剧:欧阳予倩,编导:戴爱莲等,作曲:章彦、刘式昕等,舞台美术设计:刘露、张尧等,主要演员:戴爱莲、丁宁等),1950年 9月由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首演于北京。这部舞剧大量借鉴了芭蕾结构形式,采用脚尖舞和古典双人舞技巧作为表现手段。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个剧目没有保留下来,但舞蹈家们力图运用芭蕾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愿望却激励了后来者。1964年,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了《红色娘子军》。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创作演出了《白毛女》。这两部大型芭蕾剧目的演出成功标志着芭蕾艺术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剧完全由中国编导和创作人员进行创作演出,表现了现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生活。既充分运用了芭蕾形式的特长,同时又把芭蕾技巧和中国古典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技巧和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创作、演奏和舞台美术设计方面也都在把外来形式和民族形式相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努力表明,中国的创作者们着力追求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芭蕾的创作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创作者广泛涉猎古今中外众多的题材,特别注意从文学名著和民间传说故事中选择群众所熟悉的题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出现了一大批新作品,其中有:《沂蒙颂》(1973年首演)、《草原儿女》(1973年首演)、《祝福》(1982年首演)、《阿Q》(1981年首演)、《魂》(1980年首演)、《林黛玉》(1982年首演)、《雷雨》(1981年首演)、《家》(1983年首演)、《白蛇传》(1983年首演)、《梁山伯与祝英台》(1982年首演)、《卖火柴的小女孩》(1978年首演)、《阿里巴巴》(1982年首演)等。新创作的中国题材的剧目,对中国芭蕾的风格,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中国编导在创作思想方面,努力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以芭蕾形式反映中国生活,特别是中国的现实生活;在艺术表现方面,注重舞剧的文学基础、戏剧结构的严谨、舞剧音乐和舞台美术的民族风格,致力于运用中国传统舞蹈来丰富和充实芭蕾艺术,使之更接近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在创作新作品的同时,中国的芭蕾团体从未间断过继续学习和演出传统的芭蕾名作,如:《葛蓓莉亚》、《舞姬》、《希尔薇亚》等,以及《堂吉诃德》、《帕基塔》、《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剧目的片断和独幕芭蕾《天鹅之死》等,并把中国舞剧《鱼美人》改编为芭蕾。
  
  30多年来中国芭蕾迅速发展,现已拥有3个专业芭蕾舞团和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教师、编导、演员。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芭蕾舞界和欧美以及日本芭蕾舞界的交流日益增多,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芭蕾被介绍到中国来。1984年,北京举办了第1届全国芭蕾舞比赛,奖励了一批芭蕾新秀。中国芭蕾艺术团体曾经访问过联邦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缅甸、泰国等国,均获得好评。在国际芭蕾舞比赛和芭蕾舞节上也曾多次获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