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罗兰
1)  Luolan
罗兰
2)  Loran A
罗兰A
1.
The analysis of Loran A position-fixing system along the Chinese coast;
简析中国沿海的罗兰A定位系统
3)  Romain Rolland
罗曼·罗兰
1.
A Study on Chronotope of Romain Rolland s Novels;
罗曼·罗兰小说的时空体
2.
Through plentiful materials and solid literatures, the thesis studies diachronically the changing point of view of Chinese critics on the famous writer Romain Rolland from 1916 to the present and examines the related political factors, background of age and poetic factors.
本文通过扎实而深入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整理,以比较文学中的“传播研究”为切入点,在钩沉史料剔抉文献的基础上,历时性地剖析20世纪以来中国学界接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视角变迁。
3.
ROMAIN ROLLAND IS NOT ONLY A WRITER WHO DARES TO EXPLORE, BUT ALSO A POSITIVE SOCIAL ACTIVIST, WHOSE HUMANITARIANISM AND SPIRITS OF PEACE ARE WORLD-FAMOUS.
罗曼·罗兰不仅是个勇于探索的文学家,也是一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人道主义与和平思想是举世闻名的。
4)  ionone [英]['aiənəun]  [美]['aɪə,non]
紫罗兰酮
1.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ulfated Silica MCM-41 for Cyclization of Pseudoionone to Ionones;
硫酸根促进的纯硅MCM-41催化假性紫罗兰酮环化合成紫罗兰酮的性能
2.
Synthesis of Ionone from Pseudoionone Catalysed by NaHSO 4;
以NaHSO_4催化假性紫罗兰酮合成紫罗兰
3.
Preparation of Ionone 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atalyst H β Zeolite;
用环境友好催化剂 H-β沸石制备紫罗兰酮(英文)
5)  Luo rulan
罗汝兰
6)  Loran-C
罗兰-C
1.
Study on Rectificating Error Method to Loran-C Electric Wave Spread;
罗兰-C电波传播修正方法研究
2.
A Digital Method for Cycle Identification of Short-distance Loran-C Signal;
近距离罗兰-C信号周期识别的数字化方法初探
3.
Digital algorithm realized with SOPC for cycle identification of LORAN-C;
罗兰-C脉冲信号周期的数字识别及SOPC实现
补充资料:罗兰
罗兰(1866~1944)
Rolland,Romain

   法国作家。
    生平 1866年7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涅夫勒省的克拉姆西市镇,1944年12月30日卒于同地。自幼喜欢读书,爱好音乐。1880年在巴黎圣路易中学就读,对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和雨果更加崇拜。188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不久转学历史,对艺术史的研究为他日后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通过考试获历史教师学衔。1890年赴罗马研究历史。1892年回国完成了博士论文,后在巴黎大学和高等师范学校教艺术史并从事文学创作,发表了一些音乐评论。30年代中后期,罗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虽已重病卧床,仍以各种方式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法西斯占领者。
   
   

图片

图片


   
   

罗曼·罗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1922~1928年)

罗曼·罗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1922~1928年)


   
    创作 罗兰早期主要从事于历史剧创作。曾发表以《信仰悲剧》为总题的3个剧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表达了作者爱国主义情感和振兴民族精神的愿望。他前期革命剧有4部,包括《信仰悲剧》中的《理性的胜利》,影射德雷福斯事件的《群狼》,高度颂扬法国革命领袖人物的《丹东》,描写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革命序幕的《七月十四日》。
   1903年起,罗兰开始尝试其他体裁的创作,相继发表了几部外国伟人的传记:《贝多芬传》描述了这位音乐巨匠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以及他面对厄运所作的斗争;《米开朗琪罗传》叙述了这位意大利艺术家坎坷的命运,他具有过人的才华,但缺乏反抗意志,在郁郁寡欢的孤独境遇中完成不朽的创作;《托尔斯泰传》颂扬这位俄国作家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人类的热爱。
   1904~1912年,罗兰写成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共10卷。叙述主人公德国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追求、探索的一生,塑造了这个集道德思想、行动热情和英雄精神于一身的形象,并以他的经历,展现了战前欧洲广阔的社会生活。作品揭示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堕落,控诉了资产阶级社会对艺术天才的摧残,把克利斯朵夫为保持人性的纯真,人格的独立,为追求人类和艺术的真理而进行的顽强搏斗刻画得十分生动、细致,体现了罗兰本人的人道主义观念。由于作者本人有深厚的音乐造诣,并把它渗透于自己的艺术描写之中,使整部小说犹如一部交响乐,树立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约翰·克利斯朵夫》插图

《约翰·克利斯朵夫》插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坚持人道主义立场,激烈反对战争。1914年写成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以活泼的笔调描述一个生性乐观的木刻匠人一年的生活。高尔基指出这部轻松的作品产生在那样的时刻,是“对战争的高卢式的挑战”。与此同时,罗兰发表了一系列反战文章,揭露这场战争的罪恶性质。后来,这些文章结集为《超乎混战之上》一书出版。1916年,罗兰以“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严酷的战争进程中,罗兰认识到战争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他同巴比塞、高尔基建立了联系。1919年,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号召世界各国知识界联合起来,抵制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但他主张的是超阶级、超党派的“精神独立”。罗兰同情俄国十月革命,到了1931年,他发表题为《与过去告别》的文章,表明自己决心站到当时的苏联一边。
   在此期间完成的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一译《母与子》)是作家继《约翰·克利斯朵夫》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共7卷,反映了他这一阶段的思想历程。富家女子安乃德继承父母遗产后过着舒适的生活,但由于轻信于人,全部家财被她经管财产的公证人当作赌注输得精光,落得一贫如洗。她痛切地体验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对战争非常反感,出于母爱,她作出了一系列反战举动。她的儿子玛克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惨遭杀害。安乃德接替儿子,继续奋斗,直到死于病榻。小说的后半部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为背景,反映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
   20~30年代,罗兰又写了4部革命剧:《爱与死的较量》、《百花盛开的复活节》、《流星》、《罗伯斯比尔》。
   罗兰的其他作品还有小说《皮埃尔和吕丝》、《格莱昂波》、文学评论集《旅伴》、回忆录《内心的旅程》、音乐论著《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政论集《战斗十五年》、传记《贝玑》、日记选集《战时日记》和《印度》等。罗兰的大部分作品已有中文译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