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族群问题
1)  the issues of ethinc group
族群问题
2)  national problem
民族问题
1.
Dealing with the National Problem must Implement Religion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rrectly and Overall;
处理民族问题时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3)  ethnic problem
民族问题
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in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ethnic problems.
本文对统筹兼顾在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做了论述,认为,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方法。
4)  ethnic problems
民族问题
1.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Ethnic Problems and National Security;
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关系的哲学思考
2.
Based o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ethnic problems in China, the new central leadership with HU Jintao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collectively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that "Harmony is the nature of socialist ethnic relations",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ethnic problems in China.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提出了"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的重要命题,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野。
3.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ethnic problems.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重要。
5)  national affair
民族问题
6)  national problems
民族问题
1.
A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World Hotspotof National Problems on the World Peace;
论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2.
For years,the ethnological theory circle has contributed the ultimate cause or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national problems to national differences,which is not accurate for its mechanical applying of the concept of contradiction in philosophy.
长期以来,在民族理论学界把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或最基本因素归纳为民族差异,其不恰当之处在于简单地套用哲学上矛盾一词的含义。
3.
The current world is confronted with individual problems,national problems and global problems.
当今世界面临着个性问题、民族问题与全球问题。
补充资料:《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