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毒品犯罪主体
1)  subject of drugs crime
毒品犯罪主体
2)  drug-related crime
毒品犯罪
1.
Report on A Survey of Drug-related Crime in Simao City of Yunnan——A Survey on Drug-related Crime in Yunnan Border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云南省思茅市毒品犯罪问题调查报告——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问题研究课题
2.
Analysis on Lao Penalty towards Drug-related Crime by the Criminal Law;
试析老挝刑法对毒品犯罪的惩治
3.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drug-related crime has this kind of tendency:: the countryside surrounds the city the criminal population primarily consists of peasants and the criminal region expands gradually from countryside to the urban area.
我国的毒品犯罪发展有这样一个趋势:“农村包围城市”———犯罪主体以农民为主,区域是从农村逐步向城市扩展。
3)  drug-related crimes
毒品犯罪
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rug-related crimes in China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与对策探析
2.
Academic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tation to define the legitimacy"of two"standard shortcomings can not be rational solution to the temptation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in drug-related crim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egality of the issue and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accused,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学界对诱惑侦查合法性界定的"两分法"标准存在缺陷,不能合理地解决诱惑侦查手段在毒品犯罪侦查中的合法性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对诱惑侦查合法性标准实行"三分法",可以较好弥补"两分法"标准的不足。
3.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s well as particular relationships with Yun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drug-related crimes in Hunan Province are of prominent features.
湖南省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云南、广东两省特殊的关系,毒品犯罪有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犯罪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4)  drug crimes
毒品犯罪
1.
Recent years,new international drug criminal offences emerged,therefore,to crack down drug crimes and rais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 against drugs are very important aspects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and security.
在国际社会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毒品犯罪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日趋严重的毒品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灾难。
2.
In order to combat drug crimes,Hong Kong has developed a set of sentencing model for dealing with drug crimes on the basis of Regulations on Dangerous Drugs and sentencing criteria in judicial practice.
为打击毒品犯罪,香港以立法中的《危险药物条例》和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准则为基础,发展出了一整套针对毒品犯罪的量刑模式。
5)  drug crime
毒品犯罪
1.
On Judgment of Subjective Knowing Cognizance for Drug Crime;
论毒品犯罪主观明知认定中的推定
2.
On Legislative Perfection to Anti-drug crime;
遏制毒品犯罪的刑法完善探讨
3.
On the rule of law in crime justice of the seductiv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o drug crime;
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之刑事法治化探析
6)  drugs crime
毒品犯罪
1.
Academic research on drugs crime began from middle of 1980s,and achieved many positive results.
新中国毒品犯罪的学术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果丰硕。
2.
Preventing drugs crim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ducing the number of finding drugs,fighting the base of drugs and punishing drugs criminal completely.
重新审视二十年缉毒工作的思路,发现“重毒轻人”和“重案轻人”的倾向十分严重,只有淡化缴毒数,坚持打击毒品犯罪的人员基础,坚持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才能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活动。
补充资料:犯罪主体
      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据刑事法律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犯罪主体不同。中世纪欧洲一些神权统治的国家,也有将人类以外的动物作为犯罪主体而科以刑罚的。近代刑事立法通常规定人作为犯罪主体。有的国家规定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有的国家规定法人也可以作为犯罪主体,例如可以判处法人以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只有自然人才能作为犯罪主体。中国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第4、5、6条),即实行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如果法人(机关、企业等)违反了刑事立法规定,只能由该法人的直接责任人员(自然人)负刑事责任(第121、127、131条)。
  
  作为犯罪主体的自然人中,有一部分人具有特殊身份。刑事立法中规定的某些犯罪行为,只有他们才能实行并负刑事责任,如中国刑法条款中特指的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的犯罪,就是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成为某种犯罪的主体。不是一切人实行危害社会的行为都能作为犯罪主体负刑事责任,而是只限于达到一定的年龄、精神正常、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责任能力  指行为人基于一定的行为具有负担刑事责任的资格。当人达到一定的年龄,智力发展正常,对社会的道义准则和法律对公民的要求具有起码的知识,并对自己的行为具有理解、决定、控制的能力,就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它不仅在故意犯罪时是负刑事责任的前提,也是在过失犯罪时负刑事责任的前提。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刑事立法所禁止的行为时,应受到刑事制裁。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使实施了刑事立法所禁止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负刑事责任,不受刑事制裁。如何认定有无责任能力,可以从自然人的责任年龄、精神、健康状况分析判断。
  
  责任年龄  法律规定行为人基于一定的行为应负刑事法律后果的年龄。在生理上、智力上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因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发生危害的结果,也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故应受法律的保护。法律规定未达到一定责任年龄的儿童为无责任能力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应负责任的年龄,各国都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罗马法规定未满7岁的儿童的行为是无意识的活动,自7~14岁视其辨别能力,确定其是否达到责任年龄,14岁以上为刑事成年人。18世纪许多欧洲国家都根据罗马法确定其未成年人的责任年龄。现代各国对责任年龄的规定大体可分为3类:①二分制,即绝对无责任和全负责任。例如现行《日本刑法》和1978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刑法典》都规定未满14岁的不负刑事责任,14岁以上的为刑事成年人,全负责任。②三分制,即绝对无责任、相对无责任或减轻责任、全负责任。如中华民国时期刑法规定,未满14岁的不负刑事责任;14岁以上未满18岁的和已满80岁的,减轻责任;18岁以上未满80岁的全负责任。③四分制,即绝对无责任、相对无责任、减轻责任和全负责任。中国《刑法》规定,不满14岁的人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为绝对无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为相对无责任,即只对法律规定的某些行为(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负刑事责任,并法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为减轻责任,即对其行为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18岁以上为刑事成年人,全负责任。
  
  精神障碍  即不同于正常人的精神状态。法律规定具有精神障碍的人为无责任能力人。精神障碍,从医学上的标准说,即慢性精神病、暂时精神失常及其他精神缺陷;从法律上的标准说,即因各种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由于这种精神障碍引起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中国《刑法》第15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为确定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必要时须经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世界上许多国家通常都认为精神严重失常的人为无责任能力人,他对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例如《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立法纲要》第11条、《日本刑法》第39条和美国《标准刑法典》第4.03条,都有类似的规定,不过名称略有不同:有的称为精神病,有的称为心神丧失。对精神失常的犯罪,有的国家规定了责任递减的等级。如1957年英国的《杀人罪法》规定,如果一个人处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杀死了另一个人,不应被定为谋杀罪,而应减轻为非预谋杀人罪。联邦德国也有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犯罪行为规定责任递减的法律。但是,无责任能力以精神失常为限,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认为有责任能力。中国《刑法》规定,这种人对其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见司法精神病学)。
  
  酗酒人  指醉酒后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通常认为酗酒人缺乏医学上和法律上关于无责任能力的特征,应当看作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应负何等责任,各国法律规定不同。中国《刑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苏联法律不仅规定"对于酒醉状态中犯罪的人,不免除刑事责任"(《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2条),还规定在酒醉状态中的犯罪是一种加重责任的情节(第39条第10项)。在联邦德国,酗酒被认为是刑事案件中的一个辩护理由。《日本刑法》虽未作规定,但其判例认为,醉酒处于心神耗弱状态,这时实施犯罪,应按该法第39条第2款减轻处刑。
  
  酗酒和病理上的酒精中毒不同。后者处于精神错乱、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状态,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按照无责任能力人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
  
  喑哑人  指听能和语能都丧失的人。中国《刑法》称为"又聋又哑的人"。有一种意见认为,喑哑人应分先天喑哑和后天喑哑。后天喑哑,又应分自幼因疾病喑哑和成年后喑哑。刑法上指的应是先天喑哑和自幼喑哑。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必有此限制。这种人因官能欠缺,智育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其精神状态也和常人不同。但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些喑哑人也有可能受到相应的教育,因此在刑事责任能力上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区别。中国《刑法》第16条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有的国家规定减轻刑事责任,如《日本刑法》第40条的规定。有的国家刑法典不予规定,原则上与常人同样负刑事责任,但法官可以根据情节参照精神障碍的规定判决。
  
  盲人  中国法律对盲人实施犯罪也有规定,其原则如同又聋又哑的人,即根据具体情节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