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与萨缪尔森之间的这种分歧,在西方经济学界其实早就存在。凯恩斯的父亲老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 1852--1949, 英国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曾就建议用%26#8220;规范经济学%26#8221;和%26#8220;实证经济学%26#8221;两词来区分经济学中对于两类不同关系的研究: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另一类是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研究。
注重人与人的关系研究的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它关心人们的经济行为%26#8220;应该是什么%26#8221;,研究经济学中涉及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原则来评价人们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换言之,它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即标准),并探讨和制定满足这些行为规范的行动步骤和政策建议。它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规范,如何运用规范于经济行为。
与此不同,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学中可以用事实验证的问题,它不涉及伦理道德与价值判断问题,不问人们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也不管人们的经济行为%26#8220;应该是什么%26#8221;,而只关心%26#8220;是什么%26#8221;。换言之,它从有关经济行为的假设前提出发,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后果,因而带有通常所说的%26#8220;实证性%26#8221;,主要研究经济学中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关系。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同一问题,二者的处理很不相同。例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意味着人与人的不平等,是规范经济学的范围;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则是一个实证经济学问题。又如,粮油涨价10%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用一定的伦理来判断涨价是否应该,前提是否合乎情理,然后才研究如何实现;实证经济学则首先要搞清楚涨价的前提条件,然后经过析论证,得出能否实现的结论,研究实现的途径,并预测粮油涨价10%将会带来的结果。
以罗宾斯(Lionel Robinns, 1898--1984, 英国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竭力强调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区别,主张在经济学中排除价值判断。他们认为经济学是科学,而科学是不考虑价值判断、对谁有利的问题,因而只有实证经济学才是经济学。罗宾斯说: %26#8220;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看作目的与有可供抉择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的科学。%26#8221; 法国经济学家马林沃(Edmond Malinvaud, 1923--)还嫌这句话中的%26#8220;目的%26#8221;与%26#8220;手段%26#8221;可能会被理解为政治性的,于是给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类需要的科学。它一方面关注财富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本质作用,另一方面关注以便利这些本质作用为目的的机构与活动。
这个解释几乎完全排除了价值判断,排除了经济学对人与人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彻底的实证经济学定义。按照这个定义,实证经济学可以更加简洁地说成是:
实证经济学主要研究怎样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机构来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高级微观与宏观经济学都主要是从实证意义上来研究经济学,因此,马林沃对经济学所作的解释,适合于作为高级经济学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