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卫.科波菲尔》
1)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
2)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
1.
This paper analyses David’s personality through the details revealed in Dickens’s David Copperfield and finds David has duel personality.
本文从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中流露出的细节出发,对大卫的性格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大卫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2.
David Copperfield is a case in point.
这些在《大卫.科波菲尔》的翻译中都得到体现。
3.
This paper, in order to meet this international trend, tries to conduct a tentative research on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David Copperfield of different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
本文所选取的由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视角去研究不同时期的《大卫.科波菲尔》两个中译本(林纾的译本和董秋斯的译本)正适应了这一翻译研究的国际趋势。
3)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
4)  David·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
1.
The characters of David·Copperfield\'s housekeeper Pigutee,grandmother Basy and wife Anesay are analysed emphatically.
文章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忠诚善良的保姆辟果提、怪僻善良的姨婆贝西和温柔善良的妻子艾妮斯三位女性的性格入手,分析了她们的善良给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功所带来的影响。
5)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柯波菲尔》
1.
Translation Criticism on the Four Chinese Versions of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柯波菲尔》四译本比较分析——以人物语言及抒情段落为对象
6)  David Chipperfield
大卫·奇普菲尔德
1.
British architect David Chipperfield’s designshows the diversity character which is based on his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object.
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的设计作品体现出对设计对象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多样性。
补充资料:科波,J.
      法国导演、演员、戏剧革新家、作家。生于巴黎,父亲是一位铁饰艺术工匠。科波在中学读书时已深深爱上戏剧,和同学一起登台演出自己的处女作《晨雾》。他多才多艺,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1909年与法国两位著名作家A.纪德(1869~1951)和J.施伦姆贝格(1887~1968)一起创办了至今仍为法国文坛注目的文学刊物《新法兰西评论》。1911年,巴黎的艺术剧场上演了由科波改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获得成功。他意识到英国的戈登·戈雷、瑞士的A.阿庇亚、俄国的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艺术革新给戏剧艺术带来的深远影响,为改变法兰西喜剧院以及众多商业性剧院的明星制积习,于1913年组织了同人剧团,把巴黎塞纳河左岸一座小剧场,改建成日后大名鼎鼎的老鸽巢剧院。从此,科波彻底抛弃了他从事多年的画廊艺术顾问和文学戏剧评论工作,完全献身于戏剧事业。
  
  老鸽巢剧院自1913年建成以来,遵循科波建立"新戏剧"的宗旨,第一年,除上演莫里哀、W.莎士比亚以及缪塞、H.贝克的名剧外,还首演了P.克洛代尔、盖昂、R.马丁·杜·加尔等作家的新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波以及老鸽巢剧院的优秀演员C.杜兰、L.茹维等应征入伍。1917~1919年,法国政府委派老鸽巢剧院赴美为表示"法兰西的致敬和微笑"演出两年,受到巨大欢迎。科波还在纽约建立了法国式的盖利克剧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是科波和他的门徒在老鸽巢剧院演出的鼎盛时期。演出剧目十分丰富。1924年科波自动放弃老鸽巢剧院的领导职务,到勃艮第乡村建立戏剧学校,按他的方法进行演员培训。1936年他被聘为法兰西喜剧院分红演员,并在1939~1940年间被任命为院长。他试图借机向古老的剧院吹革新之风,但被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和投敌的维希政权视为不受欢迎的人,于是回勃艮第,直至1949年逝世。
  
  科波既是传统的体现者又是积极的革新家。他反对大明星统治舞台,要求他的剧团成员不去追求个人成名,而是让全体演员在导演指导下以最大努力保证整个演出的质量。他反对虚假浮夸华而不实的戏剧演出,主张建立"非剧场性"的"诚实质朴的戏剧"。他要求演员尊重台词,演员"不应该按自己的随意性去重新创造戏剧,而应使自己和剧作家合而为一",以表演去展示剧作的内涵。在上述这些原则指导下,科波的导演风格极其洗炼、朴实无华。他不愧为法国20世纪上半叶影响深远的著名导演和戏剧活动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